全球今日報丨數字藏書,“藏”了要用
(資料圖片)
數字藏品的風潮已經刮到了圖書出版領域。5月10日,新華文軒四川數字出版傳媒聯合“阿里拍賣”,推出全國首個數字藏書產品——阿來的《瞻對》。開售2分鐘后,售賣量即突破2000份,銷售界面更是引來超3萬人次的圍觀。
數字藏書,首次實現精品實體圖書與數字資產的結合。消費者購買此類藏書,并不是收藏某本書的電子版,而是收藏實體圖書+作者親筆簽名的限量數字藏書票。該藏書票畫面定格于歷史的某一瞬間,與限量上鏈圖書一一對應錨定,從而為閱讀欣賞與圖書收藏增添了現實意義。
面對網絡文化的沖擊,圖書出版業試水數字藏書值得期許。這種創新探索,為出版融合發展、數字出版發行轉型升級贏得了良機,同時也能吸引更多人關注圖書出版,積極主動參與到圖書文化消費的行列中來。這對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繁榮我國圖書出版業,提振書業消費,促進書香社會建設,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
要讓圖書出版更好地趕上數字藏品的“風口”,作為相關出版社,一方面,應當本著寧缺毋濫原則,精選優質圖書資源,精心設計富含文化意韻的精品數字藏書票,使其能經受市場和時間的雙重檢驗;另一方面,還需要不斷探索,圍繞實體書及其周邊產品,在數字藏品形態上不斷推陳出新,惟其如此,方能進一步增強數字藏書這一新興業態的活力,持續激發受眾的參與興致。
數字藏書,少不了“藏”,但又不能僅停留于“藏”。畢竟,各家出版社精心策劃推出的數字藏書,所承載的內容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對讀者精神世界的滋養,如果買來束之高閣,一心追求其未來可能的經濟收益,未免得不償失。
要想讓數字藏書在未來被人們更重視,能被越來越多讀者閱讀,需要購買者對此類特殊藏品建立正確認知,不能將其簡單等同于書畫、文物等其他類別藝術藏品。畢竟,數字藏書終究也只是圖書,圖書只有讀了才能為我所用,真正體現其文化價值。在此意義上,讀者不但自己要抱著迫不及待的心情開啟一場數字藏書的閱讀之旅,還不妨嘗試通過轉讓、饋贈等方式,影響帶動家人、親朋好友等共同參與進來,依托數字藏書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實現數字藏書文化、經濟價值的最大化。
使數字藏書在傳承中不致偏離其文化應用方向,既要靠讀者的認知覺醒,也離不開社會相關方面的適時引導。有發展眼光的出版社除了要投入精力推出更多優質數字藏書,還有必要配套設計一些更具吸引力的文化閱讀推廣活動,盡可能幫助讀者利用好數字藏書,從中掘得更多的文化“金礦”。各地在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中,也可有意識地針對數字藏書做文章,豐富活動內容,借力數字技術進一步提升全民閱讀成效。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長治市分行)
來源:安徽日報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