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鼓也需重錘敲 小罐茶用標準化品牌化“敲響”中國茶
作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的中國茶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沉寂,“響鼓也需重錘敲”,中國既是茶的故鄉,也是茶葉大國,但大而不強是不爭的事實。而中國茶這個“響鼓”,要敲響它就需要走上標準化、品牌化建設的變革之道。現代派中國茶小罐茶的問世,讓中國茶變得生機盎然起來,讓越來越多原來對中國茶敬而遠之的年輕人,愛上了中國茶。
小罐茶直擊茶行業痛點,以消費品思維做新中國茶,從而走上了成功之道。茶行業的痛點,大家都心知肚明。品類眾多、產品繁雜、價格雜亂、過于傳統、標準缺失……喝茶的人擔心受騙,想喝茶的人望而卻步。茶商大多喜歡以茶文化為賣點,但興許是表達方式和手法都比較老套,又總是“端著”,反而讓剛入門茶客產生了距離感,不敢親近。
基于此,小罐茶以消費品理念做茶,用創新打破公眾對中國茶的傳統認知。在品質創新方面,小罐茶堅持原產地原料,攜手八位非遺制茶師傅,用頂級師傅的經驗和技藝為茶的品質把關,同時也為消費者建立起對好茶的認知標準。在產品創新方面,小罐茶開創性地將制作的茶統一包裝、統一售,4克一罐,一罐一泡,讓喝茶更衛生,更簡單。
在提升提高消費體驗方面,小罐茶邀請日本知名設計師神原秀夫,推出時尚、精美環保的鋁罐產品外觀設計。為改變外界對茶的傳統認知,小罐茶更是邀請蘋果Apple Store全球第一家體驗店設計者Tim Kobe,打造全新體驗店Tea Store,通過對空間和服務的創新整合,讓消費者可以悠閑地置身其中休閑品飲,在定義高端的同時,也解讀了新的時尚與科技。
篩茶、剔葉、挑紅針、挑雜質,在經過嚴密的選茶工序后,每100斤白毫銀針最終只剩56斤得以裝進小罐,呈現給消費者。這樣的選茶場景每天都在北京小罐茶業的白茶產區上演。
精選原茶,正是小罐茶保持高品質的源頭。目前小罐茶產區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云南、安徽、臺灣等地,并堅持原產地手工采摘。以西湖龍井為例,整個西湖龍井茶產區面積約168平方公里,但核心產區茶園加起來才近7000畝,小罐茶就只選擇這7000畝核心產區的清明前龍井。為此,小罐茶業派專人進駐茶葉核心產區,從茶園、采摘、制作等多個環節進行跟蹤管理。
“不是每片葉子都有資格裝進小罐里。”小罐茶市場中心總經理梅江表示,任何不符合小罐茶標準的茶葉都會被剔除出去。
比如小罐茶白毫銀針,選茶需要經過四道工序。第一步,篩掉小于2.3厘米的銀針。第二步,剔除芽頭上的護葉(魚葉)。為保持銀針形狀需手工掰掉其上的魚葉。在選茶的標準化車間里,每個女工一天工作8個小時只能掰出兩斤左右的銀針。第三步,挑小針和紅針。在茶葉采摘或運輸過程中,經常會由于碰撞、擠壓造成茶葉損傷,產生紅針,如不挑掉紅針將會影響茶的味道。第四步,將采摘過程中夾雜的草籽之類雜質剔除干凈。
而在茶葉制作環節,是小罐茶與名茶產地的頂級制茶師傅合作,嚴格遵照傳統工藝。例如小罐茶·黃山毛峰,是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山毛峰制作技藝傳承人謝四十監制,其嚴格按照最為傳統正宗的謝氏祖傳工藝制作茶品,高溫殺青,“三炒”、“三揉”、“三烘”環環相扣,以保留黃山毛峰獨特的香氣和口感。
小罐茶的變革與創新,成為茶行業陳規的破冰者,為缺乏生機的傳統茶行業帶來了活力,統一的標準、統一的價格、統一的品質,讓不懂茶的人也能買到好茶,喝上好茶。用來送禮,也能讓人一眼就知道其價值所在,這也是小罐茶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