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套路多 “618”莫沖動消費
【資料圖】
“618”電商大促火熱進行中,各平臺商品銷量增長強勁,甚至有平臺稱“數碼外賣”訂單量較去年“雙11”提升超300%。然而記者發現,火爆背后潛在的消費問題依然不容忽視,尤其是一些直播帶貨中所謂的“低價”,可能暗藏價格陷阱。
記者了解到,目前直播電商仍然是今年“618”角逐的核心戰場。抖音發力全域,聯動貨架和內容;快手大力投入流量和補貼。此外,謙尋、辛選、交個朋友等動作頻頻,羅永浩入局京東直播開啟“618”,這一跨平臺的動作使“618”的火藥味愈加濃烈。不過,在一些直播間中,很多商品標注“0.99元”“一元秒殺”等,然而點擊下單后卻發現十件起賣,或是運費十元等。此外,一些直播電商以附贈大量產品小樣的方式吸引用戶,實則將小樣的價格折算至商品價格中。并使用饑餓營銷的方式,以“還有100套”“倒計時”等口號向消費者傳達心理暗示。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馬愷濃律師表示,由于直播的即時性,可能出現直播的廣告描述與實際情況不符、消費者實際收到的貨物與主播講解的貨物貨不對品等情況。消費者應理智甄別,不要沖動消費,購物前查看下店鋪的評分和商品的評價,這些都能最大限度上避免消費者被“坑”。(記者鄭妍)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