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廢債失聯比例達77.7% 網貸行業將培養優質資產實現資金資產兩端“生態平衡”
2月初,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通過其官網及公眾號發布《關于公示北京市網貸機構逃廢債借款人及機構名單的公告》,對逃廢債的個人或者名單進行公示,這也是北京互金協會首次公開網貸老賴名單。目前,平臺已對報送的300位借款人進行全數催收,但失聯比例高達77.7%。據了解,此次名單中借款人逾期最早開始時間為2016年6月,逾期最晚開始時間為2018年7月,在2018年2季度尤為突出,這也和爆雷潮的時間相吻合。
多部門與行業攜手 共同整治逃廢債
2018年可謂是網貸行業的跌宕起伏年,平臺暴雷潮、備案合規期、借款老賴跑路、投資人集中擠兌……每一件都可成為壓垮網貸平臺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借此落井下石、拒不還債的老賴們則是各大網貸平臺出現逾期兌付的罪魁禍首。
在公布逃廢債名單前,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分別于1月9日和1月23日發起成立互聯網金融資產管理聯盟和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中心,進一步推動惡意逃廢債行為公開化。在此之前,中國互金協會就下達了《關于防范虛構借款項目、惡意騙貸等P2P網絡借貸風險的通知》,內容指出,P2P借款人應簽署信用承諾書,以降低逃廢債發生的概率……
北京此次公開逃廢債名單,不但避免了多頭借貸、同時逾期現象,也為網貸行業正名,讓更多平臺免受因信息不透明導致的逾期率攀升。從投資人角度看,能公開逃廢債信息,既能夠讓他們了解平臺的真實資產情況,排除掉自融等詐騙類平臺,同時,通過對逃廢債信息的了解,也可以大致判斷相關平臺的逾期壞賬情況,從而對未來投資做指導。
諸多因素串聯 導致逃廢債集中爆發
為何逃廢債會在2018年集中爆發?逃廢債數量驟增是否揭示網貸平臺的風控不足?暴雷潮與逃廢債又有何關聯?
眾所周知,2018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為艱難的一年。宏觀上,經濟去杠桿持續、中美貿易摩擦、行業政策變動等都使中小企業經營陷入艱難;微觀方面,環保、人工、廠房等成本不斷攀升、產品迭代周期加快、行業競爭激烈導致企業陷入經營難,且大部分企業又遭遇抽貸,不得不“拆東墻補西墻”向多家金融機構同時借貸。“十個鍋九個蓋兒”,日積月累,這種飲鴆止渴的現象也為逃廢債集中爆發埋下了伏筆。
對于中小型網貸平臺而言,由于知名度不足且獲客成本高,很難有資金發展核心風控技術,導致一些中小平臺資金端羊毛黨層出不窮、資產端老賴橫生,再遇上合規、三降等政策因素都會導致平臺陷入困境,以致集中引發行業暴雷潮。冠群馳騁首席風控官江劉兵就曾表示,風控是金融的核心,除技術風控外,平臺更需“人文”風控對中小企業進行線下盡調,了解企業真實狀況。只有“技術+人文”雙重風控把關,才能有效降低風險。
行業可持續發展 培養優質資產才是王道
隨著劣質平臺暴雷出局,行業也將重新思考,如何從根源上實現網貸平臺資金端和資產端的“供需”生態平衡,而不是在老賴跑路、逃廢債事發后開始“亡羊補牢”。要想從根本上降低逃廢債的概率,則要找尋優質資產或將次級資產培養成優質資產,以此實現平臺資金端和資產端的生態平衡。為此,部分網貸行業大佬早在暴雷潮之前就開始在資產端布局轉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去年宣布進軍終端消費戰略的冠群馳騁。
冠群馳騁總裁劉廣東表示:“打造一個涵蓋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鏈生態閉環,比單純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重要。冠群決定全面進軍處在企業產業鏈下游的消費終端領域,結合此前幫扶中上游企業的經驗,冠群以金融服務打通產業鏈上中下游,形成產業鏈閉環,讓處在鏈條中的所有企業都能共存、共生、共贏。先把市場蛋糕做大,再一起分享蛋糕。”
網貸平臺的可持續發展,除以合規為底線、加強風控實力外,培養優質資產才能從根源上降低逃廢債的發生。只有讓中小企業持續盈利、發展長久,才能使網貸平臺和投資人受益。
相信網貸行業在經歷這場腥風血雨后,終會迎來曙光。當下,投資人應與網貸平臺眾志成城攜手催收,只有全力追討逃廢債才能有效降低投資人和平臺的損失,渡過難關。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