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返鄉就業新常態:代表建議理順養老等機制
(原標題:農民工返鄉就業新常態:人大代表建議理順貸款、養老等機制)
讓農民工出得去,也回得來。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如何幫助農民工找到工作?5月28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說,對農民工,不論是在常住地還是返鄉,都要給他們創造就業的服務平臺。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擴大以工代賑規模,讓返鄉農民工能打工、有收入。
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對媒體表示,要打通返鄉農民工貸款、養老的路徑。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茨營鎮團結村袁家營村民小組村民袁海波表示,國家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希望農民工貸款擔保要切合農民工的實際情況,能夠多途徑多渠道解決返鄉農民工貸款難題。
“在家附近就能有一份工作,幸福感要比出去打工多。”從浙江打工后返鄉創業的廣西中歐鮮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羅翠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以我的經驗來看,創業需要政府幫助孵化,形成模式后帶動就業。”
打工者的返鄉路
羅翠美是廣西羅城人,在十幾歲時就前往浙江打工。浙江人的創業精神讓她印象深刻,“杭州人非常有創業精神,肯干敢干,政府服務企業非常到位。”羅翠美說,“浙江人寧愿自己開一個小店,也不愿去大公司打工。”
這種創業精神打動了她。2008年,在外打拼了多年的羅翠美回到廣西羅城,開始創業之路,她做了各種小生意,賣過衣服、蔬菜,開過超市,一直到2016年建立了自己的電商公司,并招聘了多位農民工。
目前,她創立的電商企業有100多位員工,忙起來時會有200多人,主要包括農業基地、電商、營業員三類工種,工資從2500元到6000元不等。由于她所在的電商企業主營農產品,種植、采摘、分裝這些工作都需要較多的農民工。
“我們這里的電商專員,他們有些是從廣東打工回來的,現在擔任電商部門的經理、主管。”羅翠美說。
然而,談起創業的艱辛和困難,羅翠美也有很多感慨。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羅翠美的公司影響較大。她表示,疫情減少了企業20%的收入,同城配送、直播等活動也只能夠在疫情期間保持一些基本的營業額。
“目前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都比較關注電商發展,”羅翠美說,“本土電商業的發展,以我們公司為例,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政府來搭臺,企業來唱戲,農民在當地就業就有了定心丸。”
像羅翠美一樣返鄉創業成功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返鄉尋找工作的農民工們。
余昊(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2013年,余昊到廣東惠州打工,每天的工作12小時,工資6000元上下。2018年之后,工廠的經營開始走下坡路。余昊說,他所在的工廠是做電子產品加工出口的,是典型的“三來一補”企業,從2018年開始,工廠生意就不好做了,除了產業出口量下降之外,工廠的生產成本也在提高,比如工廠的地租上漲,人力成本提升。由于企業的生意一直沒有明顯好轉,2019年10月份他選擇回到廣西老家。
余昊表示,他目前在幾個村里幫別人裝修房子或者建新房,“回來那么久,我發現要在附近找活干其實不難,一天200元收入總是有的。”
數據顯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以廣西為例,根據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區農民工總量1287.2萬人,比上年增長1.1%。其中,外出農民工894.2萬人,下降2.0%;本地農民工393.0萬人,增長8.8%。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農民工返鄉就業和創業,既有疫情這類突發事件的影響,也有不少農民工在外打工多年,獲得一定資金和技術,有利于他們回鄉就業創業。加上政策鼓勵和產業從沿海向內地轉移等因素,促使不少農民工回鄉。
解決農民工返鄉痛點
如何解決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痛點和難點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多處提到了農民工,包括實行農民工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政策;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將參保不足1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都納入常住地保障。
其中,針對返鄉農民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擴大以工代賑規模,讓返鄉農民工能打工、有收入;扶持適度規模經營主體。
在此次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也提出要鼓勵農民工就近創業、就業。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三箭勞務管理有限公司油漆工班組長陳雪萍,提交了關于加大力度鼓勵農民工返鄉留鄉創業的議案,她建議返鄉農民工創業“綠色通道”,設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專門機構,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項目選擇和指導,同時配套制定完整科學、能落地的幫扶措施。
同時,陳雪萍建議降低農民工返鄉創業門檻。可實施《返鄉農民工優秀創業者獎勵制度》,完善獎補措施,打造創新創業農民工“領頭雁”。政府在制定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時,要區別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具體情況和面臨的實際困難,對創業者和企業給與及時跟進的財政信貸等配套幫扶支持。
盤和林表示,農民工回鄉創業,一般來說在初期肯定是創立小微企業,貸款信用記錄也比較缺失。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政府可以出臺一定扶持政策,比如說貼息或者設立風險分散基金來分散銀行的風險,使他們愿意貸款給返鄉農民工。另外一方面,可以運用科技金融的手段,通過數字化對一些人群信用進行核實。此外,還可以對中小銀行進行政策傾斜,這類銀行天然對中小微企業有貼近性,可以更激勵這些銀行來做返鄉農民工貸款的服務。
此外,針對返鄉就業,全國人大代表、天龍集團董事長馮毅向全國兩會提交了返鄉農民工專項養老保險的書面建議,提出進城務工人員因為工作不穩定、統籌城市不固定等因素,不少農民工無法享受和其本人對社會所作貢獻相應的社會保障。
他在建議中指出,國家有關部門應將“退保返鄉農民工專項養老保險”作為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和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通過中央調劑基金制度,將農民工退保比較多的省份滾存的統籌金,向返鄉退保農民工人數多、專項養老保險資金需求量大的省份調劑。
(作者:南方財經全國兩會報道組 陳潔,莫甜甜)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