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信托公司上半年業績亮相
⊙馬嘉悅 ○編輯 吳曉婧
信托公司上半年業績陸續浮出水面。從已披露的3家信托公司2020年上半年財務數據來看,2家公司實現了凈利潤的穩定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信托公司業績數據通常具有滯后性,今年上半年監管趨嚴,融資類信托受限,并且受疫情影響,業務開展受到了短期影響,部分信托公司今年業績或將下滑。
信托公司業績分化或加劇
近日,國投泰康信托、百瑞信托及陜國投,已通過公開渠道披露了公司2020年上半年未經審計財務數據。其中,除百瑞信托盈利出現下滑之外,另外2家信托公司的盈利都實現了增長,且漲幅均超過10%。
具體來看,陜國投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9.29億元,凈利潤4.0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11.72%和17.3%。陜國投稱,凈利潤增長主要是由于公司積極推進信托主業轉型和結構優化,主動管理能力得到增強,受托人報酬率增加。
無獨有偶,國投資本(16.490, -0.25, -1.49%)旗下的國投泰康信托也實現了營收和凈利的雙增。數據顯示,國投泰康信托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8.51億元,凈利潤為5.7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2.9%和29.4%。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投資收益對其業績貢獻較大,漲幅分別為16.56%、61.45%。
同期公布上半年業績的百瑞信托稍顯遜色,實現營業總收入8.82億元,凈利潤為5.7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
滬上一位資深信托研究員分析稱:“國投泰康信托和陜國投去年業績表現很好,這種業績增長具有一定延續性。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表現亮眼,股債市場輪動明顯,為信托公司貢獻了可觀的投資收益。不過,今年各信托公司面臨的監管壓力不同,轉型進展差距較大,預計業績分化將更為嚴重。”
業績數據有滯后性
截至今年一季度,信托業資產管理規模降至21.33萬億元,風險資產規模則增至6431.03億元,信托業資產風險率達3.02%。與此同時,信托業監管再度加碼,嚴格管控融資類信托規模,信托行業上半年過得不易。
如此看來,信托公司上半年亮眼的業績似乎與信托業的實際環境有些矛盾。
“信托公司業績數據有滯后性,而且很多公司都會在年底加緊開展業務,在完成當年業績目標的基礎上,為下一年的一季度留出部分項目,因此上半年的業績數據并不會太難看。但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公司展業節奏被打亂。與此同時融資類信托需要壓縮,家族信托、資產證券化等轉型業務還無法貢獻太多收益,所以下半年就難言樂觀了。”滬上一位信托業人士直言。
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也表示,目前來看,服務信托、家族信托等創新業務體量尚小,對信托公司業績增長的貢獻不明顯,下半年信托公司發力方向將集中在金融、基礎建設和資產證券化等業務。
從最新數據來看,上周(7月6日至7月12日)金融類產品單周募集規模超過百億元,在各投向領域中占比超五成。據統計,上周金融類集合信托募集資金101.61億元,環比增加13.68%,而同期房地產類、基礎產業類及工商企業類信托的募集規模環比降幅分別為63.73%、74.11%和79.29%。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