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最終還靠業績支撐 非理性炒作科創板害人又害己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評論員 湯輝
近兩天,明星科技企業接連登陸科創板。7月15日,創新藥頭部公司君實生物(126.300, -24.70,-16.36%)上市首日大漲172.07%,市值飆升至千億元上方。7月16日,芯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82.920,55.46, 201.97%)A股首秀大漲超2倍,市值接近6000億元。盡管兩家公司在業內口碑不錯,但市場給予如此高的估值還是讓部分專業人士傻了眼。
此外,在中芯國際上市前夕,同是科創板半導體產業鏈的部分個股也被大肆炒作——滬硅產業(42.310, -8.85, -17.30%)市值最高時超過1700億元,中微公司(230.000, -38.00, -14.18%)市值最高時超過1500億元。
筆者簡單翻看部分公司2019年財報時注意到,君實生物虧損超過7億元,滬硅產業虧損約9000萬元,中微公司盈利1.89億元。以中微公司為例,用市場中最簡單的估值指標來衡量,截至7月16日,其動態市盈率高達1172.7倍,樹不可能長到天上去,萬有引力不僅在自然界適用,在股市同樣如此。股市最大的引力即是公司業績,樹上落下的蘋果啟發了牛頓,但明擺著的風險卻警醒不了投資者。
投機炒作行為在國內外證券市場都不時出現,但公司股價最終還是要靠業績支撐。業績優秀的公司從百億市值漲到千億市值,而被瘋狂炒作、估值虛高的公司則從千億市值跌到了退市,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借著科創板個股流通盤稀少的特點,有人“蒙眼狂奔”,有人“半醉半醒”,依靠少量資金肆意推高股價,而隨著限售股解禁逐步到來,音樂一停,舞會就將結束。沖得越高,摔得越重,最終買單的恐怕還是普通投資者。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激進的投機者已經得到教訓,以滬硅產業為例,如以7月14日最高價買入,短短三天,浮虧已經接近四成。
不僅“害己”,非理性炒作科創板個股還可能“害人”。
誠然,科創板個股受到歡迎體現了資本市場對科技的尊重,對人才的褒獎。長久以來,高科技企業研發人員待遇不高成為不少“國之重器”行業招募人才的痛點。典型如半導體企業,給不出高薪,留不住人才,這也是我國半導體行業遭遇“卡脖子”窘境的原因之一。
可喜的是,最近幾年這種局面已有所改觀。據報道,在今年緊張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中,微電子專業人才成了香餑餑,業內公司給出了不遜于互聯網企業的待遇。這背后,以科創板為代表的資本市場投入真金白銀支持相關企業,給了企業“哄搶”人才的底氣。
過去我們常說,不能“餓著肚子搞研發”,科技企業研發人員整日為房子,車子而困擾,那大概率是難以全情投入的。他們的待遇提高,手持股權,可以心無旁騖地投入研發。同時,還將激勵更多同行業公司朝著上市努力,加快發展腳步。
此外,這種財富效應還將溢出,吸引全社會的人才和資金進入高科技行業,形成正向循環,對行業發展大有助益。
但凡事皆有度,當股價非理性虛高,千萬甚至億萬財富就擺在眼前時,難免有人心生“套現走人”,一把實現財務自由的想法。如果研發人員、核心技術人員都套現離場了,對于以人才為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來說,無疑是重大打擊。即使只套現不離場,過于富足安逸的生活,也可能削弱研發人員奮斗的雄心。這樣的情況,對行業發展無疑是負面的。
此外,非理性炒作行為還給科創板市場增添了不穩定因素。科創板市場不僅肩負著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任務,還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意義重大。不穩定的市場環境,不利于各項改革的推進,也不利于科創板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