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直接融資效率 力促資本市場發揮樞紐功能
本報記者 楊毅
資本市場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既要當好“溫度計”,更要做好“助推器”。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方面,資本市場通過發揮要素資源配置樞紐、政策傳導樞紐、風險防范化解樞紐和預期引導樞紐等重要作用,帶動了市場主體與長期資本良性循環,為實體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提質增效提供了資本力量。
而在“六保”任務中,資本市場在“保市場主體”方面擁有強有力的工具——服務企業直接融資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當前,A股上市公司涵蓋了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近4000家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通暢;新三板掛牌公司數超過8500家,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的主陣地;私募基金通過投資境內未上市未掛牌企業股權,逐步成為我國直接融資體系中的重要有生力量。
今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顯然比往年更迫切。資本市場要發揮出助力“六保”促“六穩”作用,還需保證自身的穩定,更要避免將局部風險傳遞到其他金融領域。
上半年A股IPO融資額大幅增長
7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保市場主體”。會議指出,要按照“六穩”“六保”工作要求,既立足當前,圍繞保上億市場主體,落實好已部署的財政、社保、金融等規模性紓困政策,又著眼長遠,用改革的辦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目前,各類市場主體超過1.2億戶。那么,資本市場如何發力,助力不同類型的市場主體企業健康發展?這就要求資本市場要更好地發揮直接融資功能,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引導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在穩住A股上市公司融資方面,資本市場起著重要作用。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IPO數量和融資金額均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上半年共有118只新股上市,融資總額為1393億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84%和131%;平均融資額為12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僅為9億元人民幣。
此外,還有多項指標顯示出上市公司在國民經濟中繼續發揮著“壓艙石”作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經濟所具備的強大韌性。
以改革補齊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短板
中小企業是我國市場主體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的重要力量。從某種程度上講,保市場主體的關鍵在于保中小企業,進一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利于做好“六穩”工作。因此,資本市場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助推器”義不容辭。
目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涵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但當下創業板包容度不高、新三板流動性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應通過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退出機制等改革措施,穩步推進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短板。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創業板試點注冊制不僅意味著有機會更加近距離地接觸資本市場,更重要的是給在核準制下不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提供了新的在境內上市的融資渠道。此前,一家企業上市審核,短則半年,長則一兩年,而且企業提交申請后能否上市,往往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已經進入實操階段。7月13日晚,創業板上市委第一次審議會議結果出爐,三家公司的首發上市申請以及一家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申請均獲得通過。創業板啟動注冊制試點后,從6月15日首批企業獲受理到此次過會,中間不到1個月的時間,凸顯了深交所的審核速度。
在服務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方面,新三板市場同樣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當前,新三板改革正穩步推進,增設精選層及轉板上市成為此次改革的核心。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開設精選層有助于克服新三板流動性難題,對多層次資本市場而言也具有重要意義。精選層使得新三板市場的結構、定位更加清晰,市場流動性將得到極大改善。精選層在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而建立在精選層基礎上的轉板制度則是連接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紐帶。
市場自身穩健方能發揮更高效率
資本市場只有在保證自身穩定運行的前提下,才能為保市場主體發揮更高的效率和力量。當前,資本市場深化改革不斷推進,為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壓力。在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方面,證監會落實“穩預期、擴總量、分類抓、重展期、創工具”的方針,特殊時期作出特別政策安排,在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企業融資支持、年報披露延期、股票質押和融資融券業務“柔性”處理等方面打出政策“組合拳”。
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和支柱,也是讓相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穩健經營的“定海神針”。過去一年,證監會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中之重,推動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促進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不過,也要看到,近年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違規擔保、資金占用、操縱股價等違法犯罪行為仍然存在,出現了一些影響惡劣的典型案例,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給投資者合法權益造成了損害,也給上市公司的整體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為保障資本市場穩健發展,多措并舉打擊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的監管合力正在形成。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近日召開第三十六次會議,研究全面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工作要求并提出七項具體舉措。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何曉斌認為,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首先必須是一個規范的市場,規范意味著資本市場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因此,此次會議提出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就是用法律來規范市場的發展,通過監管合力來實現“零容忍”。
“對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才能讓資本市場變得更加有秩序,增強投資者信心,使資本市場發揮其應有的融資功能。”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從根本上講,資本市場是要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的,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復雜國際國內形勢的大背景下,資本市場需要擔負起歷史賦予的新使命,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為著力點,充分發揮其支持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