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不停地轉戰各地上市 打造硬實力才是木瓜移動的真正需要
作者|劉雨辰
7月28日,被稱為“科創板終止審核第一股”的北京木瓜移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木瓜移動”),又一次出現在了IPO受理名單中,引發市場關注。
據悉木瓜移動計劃通過本次IPO募集資金6.57億元,主要用于互聯網營銷平臺和綜合性電商客戶服務平臺的升級,研發中心和木瓜移動總部基地的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不過,作為資本市場“???rdquo;的木瓜移動,在沒有過硬“實力”的狀況下,想必此次的創業板IPO依舊是阻力重重,充滿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屢敗屢戰的IPO之路
木瓜移動成立于2008年4月,次年11月便開始搭建紅籌架構,并完成多輪融資。按其CEO沈思的說法,木瓜移動搭建紅籌架構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去美國上市。然而,2015年初還在與美國投資銀行接洽,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木瓜移動,因美國資本市場的廣告技術板表現平平,且中概股被低估等原因,匆匆拆除紅籌架構,并轉向國內新三板尋求上市。
2016年5月,木瓜移動順利掛牌新三板。一個月后,便發布定增方案,擬發行股票不超過750萬股,發行價格為34元/股,融資額不超過2.55億元。然而這份定增融資方案,并未成功實施。
同年11月,木瓜移動發布公告稱:“因公司經營和發展戰略調整,為了拓寬融資渠道,滿足公司迅速擴張的經營資金需求,經全體股東一致同意,決議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并籌備在境內A股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
在退出新三板后,木瓜移動最初將目光投向A股的創業板。并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接受了共7期的上市輔導。其中,2018年11月科創板設立的消息讓木瓜移動看到了盡快實現IPO的契機,隨即更換了目標,選擇申報科創板IPO。
2019年3月29日,木瓜移動宣布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計劃擬募集資金11.76億元。并于4月11日進入問詢階段,上交所在第一輪問詢中提出了69問,第二輪問詢又提出了20問。在回復兩輪問詢后不久,即2019年7月4日,木瓜移動主動撤回了科創板IPO申請,成為科創板首家終止審核的公司。
也就是說,過去幾年中,木瓜移動紅籌架構搭了又拆、新三板掛牌7個月摘牌、轉戰創業板后又改道科創板、科創板失利后又重返創業板。
據《每日財報》了解,在上交所的審核問詢中,木瓜移動核心技術先進性和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的情況、業務實質與業務模式、是否充分披露對其持續經營能力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風險因素等問題被重點關注。
另外,木瓜移動信息披露也多處存疑。木瓜移動此前在新三板掛牌披露的主營業務包括游戲業務,2016年度游戲業務毛利占比仍超過30%,但未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明確披露,并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未發生重大變化;在問詢回復中,披露公司2018年向臉書的采購金額占臉書亞洲收入的21%,與根據臉書在納斯達克交易所公開披露數據測算的結果不一致等。
如今,創業板也實施注冊制,曾折戟科創板的木瓜移動二次沖擊創業板會順利嗎?
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資料顯示,今年2月木瓜移動再次現身北京證監局網站,仍舊是由中天國富證券進行創業板上市輔導。7月28日,木瓜移動的IPO申請獲深交所受理。
沒有硬實力的IPO都是空談
在《每日財報》看來,木瓜移動IPO屢敗屢戰,其缺的并不是越挫越勇的勇氣,而是安身立命的真本領、硬實力。
根據木瓜移動去年沖刺科創板時的招股書,其將自己定位一家依靠自主研發技術進行大數據處理分析的公司,主要利用全球大數據資源和大數據處理分析技術提供海外營銷服務。盡管定位看著很高大上,但依舊掩蓋不了其作為一家互聯網廣告公司的事實。
如果按木瓜移動對自己的定位,其所屬的行業為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細分行業為云計算與大數據服務。但奇怪的是,木瓜移動在招股書申報稿中卻選取的是同行業上市可比企業藍色光標(7.660,0.02, 0.26%)、佳云科技(7.280, 0.46, 6.74%)和華揚聯眾(26.990, -0.31, -1.14%),它們均屬于文化傳媒行業。
因此,上交所要求木瓜移動結合相關部門出具的產業分類目錄及指南、具體從事的經營活動、數據的來源及獲取、從事的業務與大數據之間的關系,主營業務與選取的可比公司的相似度等,是否存在誤導性陳述,評估是否符合科創板標準。
木瓜移動回復稱,其所從事的“數字智能營銷”業務屬于大數據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產業,不從事任何以人力為核心的廣告創意策劃、廣告創意制作和媒介采購,行業描述不存在誤導性陳述,符合科創板行業選取標準。
盡管,在對上交所的回復中表現的有理有據,但從其之后的一系列操作和今年上市招股書刪掉“大數據”等字樣的行為來看,并沒有發現木瓜移動有什么核心技術,也并非一家科技型企業,而是一家實實在在的互聯網廣告公司。
此外,如果梳理一下木瓜移動近幾年的研發投入情況,會發現2016年至2018年其研發投入分別為2790萬元、2730萬元、3052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4.94%、1.2%、0.71%。同期,其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0.31%、6.24%及4.38%。其中,2018年度97.05%收入來源于搜索展示類服務。
從數據可以看出,木瓜移動的研發占比正逐年下降。但對這一現狀木瓜移動也有自己的解釋,稱由于其收入核算采用總額法,收入規模偏大導致研發費用占比較低,不能客觀衡量公司的研發投入水平。
其還表示,2016年至2018年平均所賺取毛利的20%用于技術投入,三年技術投入平均占期間費用的40%。以研發費用占毛利的比例和研發費用占期間費用的比例衡量,科研資金投入一直是該公司業務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在回答上交所“是否存在將非研發活動中薪酬核算進入研發費用的情況”的問題時,木瓜移動披露的研發投入明細構成則顯示,在其2018年3052.43萬元的研發費用中,接近九成均為職工薪酬,其并無硬性科技投入。
從木瓜移動的這些富有戲劇性的表現,可以明顯看出其“避實就虛”想要急切上市的心態。但于資本市場的那些“守門員”而言,沒有硬實力是很難跨過這道門的,所以上市對木瓜移動來說,或許只能是“我曾經多次努力過”。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