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遏制通過直播、短視頻打造“網紅兒童”
3月17日,國新辦舉行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盛榮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近年來,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發展非??欤尸F出很強的創新性、互動性。同時,網絡直播和短視頻中出現不少問題,如色情低俗、惡意炒作、高額打賞,特別是誘導未成年人打賞等亂象,損害群眾合法權益,違背社會公序良俗,亟須加強規范治理。針對網絡直播和短視頻領域存在的問題,國家網信辦將堅持促進發展和規范管理并行,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一系列制度規范,持續加大違法違規問題的處置力度。
堅決遏制借未成年人牟利 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賭”
盛榮華介紹,2021年,中央網信辦協同有關部門、集聚社會力量,集中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包括對“飯圈”亂象的專項治理、對互聯網賬號運營亂象的專項治理,還有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等,共有15項專項治理行動。全年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2200多萬條,處置賬號13.4億個,封禁主播7200余名,下架應用程序、小程序2160余款,關閉網站3200余家。
他表示,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將把治理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作為10項重點任務之一,重點整治“七類問題”,做到“三個規范”。
重點整治“七類問題”包括清理“色、丑、怪、假、俗、賭”等各類違法違規的直播和短視頻;從嚴整治激情打賞、高額打賞、誘導打賞,特別是誘導未成年人打賞的行為;堅決遏制借未成年人牟利,通過直播、短視頻打造“網紅兒童”這樣一些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問題;全面整治劣跡藝人違規復出、被封賬號違規轉世;嚴懲偷拍跟拍、搭訕騷擾、虛構自殺等各類無底線蹭流量進行違規變現的行為;整治直播間營造虛假人氣、虛假帶貨量,短視頻賬號營造虛假流量等問題;打擊通過炮制低俗情感劇情,收割老年人的流量,實施營銷詐騙。
“三個規范”包括規范功能,推動榜單設置、連麥PK等重點功能規范有序運行;規范賬號,嚴格管理主播和短視頻賬號;規范打賞行為,合理設置充值打賞及受賞的額度、頻次,作出規范化限制。
家庭和社會應加強監管教育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
前不久,國家網信辦就《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再次公開征求意見。盛榮華認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主要涉及的突出問題有兩點,一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二是涉未成年人網絡亂象的治理。
在防沉迷工作中,重點要在“能用管用、好用愛用”八個字上狠下功夫。“能用管用”,就是要進一步擴大青少年模式覆蓋范圍,把未成年人經常用的平臺應用、服務類型都納入進來,力爭覆蓋所有的平臺應用和所有的應用功能。同時,要號召家庭和社會,加強監督、管理和教育,監督管理教育家里的未成年人使用防沉迷系統。“好用愛用”,就是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的特點需求,在時間限制、功能設置、內容工具上進行一些區分,使青少年模式功能更具個性化、吸引力,讓未成年人和家長更愿意使用。
就如何加強涉未成年人網絡亂象的治理,盛榮華表示,要聚焦軟色情、網絡暴力等嚴重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亂象,堅持露頭就打、高壓嚴打,堅決做到嚴格管控、嚴肅查處、嚴厲懲治;要查找未成年人網絡亂象的一些深層次問題,把整治重點放在未成年人使用頻率比較高的一些網站平臺,把監管觸角深入未成年人參與度高的一些互動環節中,深挖根源,做到標本兼治;要針對不同平臺、不同應用特點,細化舉措,分類施策,重點解決好利用“網紅兒童”吸引流量、不良導向引發未成年人跟風模仿以及未成年人社交欺凌等問題;要強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適時組織開展專項督查檢查,把各項工作舉措做實。記者周韻曦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