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站位建設老年友好型社區
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老齡辦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首都老齡工作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模式和長效機制,到2035年底,北京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
比起年輕人,老年人留在社區的時間更長,對住宅的依賴更大。從生命歷程看,進入老年期的個體會出現功能衰退或障礙,對宜居環境的需求也更為迫切。解決人們在變老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是“老年友好型社區”的應有之義。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區,不僅是滿足人們在老年期宜居需求的客觀必要,也是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基礎保障,是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的“第一步”。
建設老年友好型社區,關鍵要體現“友好”二字。去年揭曉的全國首批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中,北京市有29個社區上榜。這些社區無不致力于將“老年友好”理念貫徹到屬地規劃、建設、治理的過程中。可以說,老年友好理念是一個方向,也是一種鞭策。眼下,發展老年友好型社區,在實踐層面上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技術難題,而是社會治理的挑戰。一方面,我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目前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一旦缺乏老年人充分參與,便容易造成服務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偏差;另一方面,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多注重適老化改造、社區微更新、無障礙設施等物理環境,卻容易忽視幫助老年人積極主動融入社會。為老年人創造更多社會參與機會,同樣應該是老年友好型社區的核心內容。
老齡宜居環境內涵的多元化,以及老年人生命歷程的動態發展,決定了友好環境的建設不是“無障礙”那么簡單。近年來,我國老齡宜居環境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按照規劃,我國今年將再創建1000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這項系統工程的執行過程中,不能只看到老年群體眼下的直觀需求,還要考慮到未來若干年后老年人在增齡過程中適老需求的變化,要立足于老齡化社會來理解宜居環境建設的迫切性。
此外,老年友好型社區并非為老年人獨享。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出行環境,同樣也能讓蹣跚學步的幼兒安全出行;一個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社會參與機會的社區,同樣能促進社區里的年輕人群參與其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建設老年友好型社區,就是建設一個全齡皆受益的社區。(韓秉志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