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調和求內衡 護好“人體發動機”
20日“春分”節氣到來。湖北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左新河教授表示,中醫養生講究陰陽四時,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寓意著人的生命活動也要保持陰陽兩個方面的協調與平衡,春分養生要做到“陰陽調和求內衡”。作為甲狀腺專家,他同時提醒:“春分時節護好‘人體發動機’。”
“陰陽調和”人才不會生病
“陰陽調和,人才不會生病。”左新河教授說,“陰陽”一詞是中醫學中常用的術語,陰和陽既代表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中醫一般把活動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機能亢進的,都認定為陽的范疇;而沉靜的、下降的、寒冷的、機能衰減的,都屬于陰的范疇。比如白天是陽、晚上是陰,熱是陽、寒是陰,表是陽、里是陰,動是陽、靜是陰,人的背為陽、腹為陰……《黃帝內經》中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意思是陰氣平和,陽氣固密,陰陽平和協調保持相對平衡,則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大熱”“寒涼”之食不宜再吃
陰陽平衡是中醫養生的核心智慧,左新河教授建議飲食起居宜順應天時,求得平衡。
飲食不宜大熱或寒涼。春分飲食應保持寒熱均衡,冬天宜吃的補氣血、熱性高的食物,如羊肉火鍋、辛辣食物等就不適合再吃了;還有包括綠豆、西瓜、苦瓜、鴨肉等“寒涼”之食盡量少吃。左新河教授介紹,《黃帝內經》說春主肝,中醫認為“五色補五臟”,“五色”中的“青”色入肝,要多吃應季綠色蔬菜。左新河教授首推的綠色蔬菜有春筍、菠菜、油麥菜等,他特別提到芹菜有芳香味,具通氣行氣之效。
古代有放風箏送病氣一說
“古代有放風箏送病氣一說,不是沒有道理。”左新河教授建議春季多進行“向上”運動,首推春分民俗——放風箏。他形象地說,放風箏時頭向上揚、眼向上望,胳膊往上抬,整個人都是向上舒展的,非常有利于陽氣的升發。
左新河教授還推薦了兩種養生小動作:
早梳頭——嵇康《養生論》中有“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一天中的早上是陽氣升發之時,可用木梳梳滿整個頭部,可梳100-200下,有疏利氣血的功效,助你開啟神清氣爽的一天。
捶后背——中醫有“春天做背,能活百歲”之說。位于后背的督脈,是全身陽氣集聚和運行的通道。從頸椎到尾椎,可沿著脊柱拍打,最好用手掌拍,夠不到的地方可用按摩錘,一天一次,一次約50下或到感覺舒服為止,男女老少皆宜,可助全身陽氣暢達。
春分時節滋養“人體發動機”
甲狀腺被稱為“人體發動機”,維持著人體基礎代謝率。現代人出現甲狀腺問題的越來越多,中醫稱之為癭病。左新河教授是“湖北省陳氏癭病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負責人,他介紹說,目前甲狀腺結節發病率高,主要為情志內傷,由工作高壓、心情抑郁、長期熬夜、飲食中碘缺乏或碘過量等多種原因疊加而成。
“春分時節是養護甲狀腺的好時機。”左新河教授說,春天里鶯飛草長郁郁蔥蔥,踏青賞春心曠神怡,有情志養生之功效;白天為陽、夜晚為陰,作息規律即為陰陽平衡,對甲狀腺是一種無形的滋養;碘缺乏或碘過量都有可能造成甲狀腺腫大或結節,已查出甲狀腺結節或有甲狀腺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含碘食物,普通群體可正常吃碘鹽。
記者羅蘭 通訊員胡夢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