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養生需“清”“明”
清明節前后氣候變化多端,如何根據此時節的氣候特點進行養生保健,預防疾病呢?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高貢(擅長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肥胖、高尿酸血癥等常見病、多發病的營養治療)為大家支招。
預防高血壓和過敏疾病
清明后的一段時間是高血壓的易發期,肝陽上亢的人群會出現頭痛、暈眩、血壓升高等癥,要注意降壓,合理膳食。飲食上宜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發性”之物,如黑木耳、銀耳、山藥、百合、茼蒿、芹菜、大棗、蜂蜜、菊花等。還應保持情緒穩定,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呼吸新鮮空氣,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流感等傳染病。清明時節,鮮花盛開,楊柳飄絮,會使過敏性鼻炎患者復發,需注意防護。
注重清心清肝暢情志
清明由于氣候的變化,一不小心就可能著涼生病,而在人體中,肝屬木,性喜條達通暢,若肝氣不暢或郁而化火,可能會眼睛酸澀或模糊或白睛充血不散;若肝氣犯胃則易有打嗝、便秘、脹氣等消化系統之癥狀;若肝陽上亢(肝火大)則會有高血壓、頭痛、眩暈、失眠等神經及精神方面之癥狀;而肝主筋,若經常熬夜及缺乏運動者,則易發生全身筋緊及酸痛之疲勞癥候群,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此時保健方法應以養肝為主,應多吃“柔肝”的食物,比如薺菜、菠菜、山藥、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雞蛋等食物。屈賽賽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