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文章:俄烏沖突將加劇全球饑荒與動蕩
德國外交政策網站3月28日發表題為《戰爭和饑荒》的文章稱,烏俄都屬于全世界最重要的小麥出口國,它們之間的沖突將體現在全球食品價格上漲之中,然而“最貧困、最弱小的人們會受到最嚴重、最迅速的沖擊”。全文摘編如下:
俄烏沖突將在全世界范圍內加劇饑荒和營養不良。在俄羅斯3月中旬對小麥和其他作物實施至少將持續至7月底的大規模出口限制后,許多非政府組織現在發出警告,全球南方世界的一些地區可能出現饑荒危機。莫斯科解釋說,這種行為旨在保證本國民眾的供應,因為西方的制裁也阻礙對俄羅斯的食品供應。
東非營養不良
按照發展組織樂施會的說法,東非尤其面臨饑荒,如果今年春季再不降雨,可能會有多達2800萬人受到沖擊。樂施會的發言人最近警告稱,具體來說是“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索馬里地區”以及南蘇丹將面臨“災難”。另外,東非國家的小麥進口約90%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所以這場沖突已經導致索馬里等尤其貧窮的國家主食價格翻倍。
樂施會還說,烏俄都屬于全世界最重要的小麥出口國,它們之間的沖突將體現在全球食品價格上漲之中,然而“最貧困、最弱小的人們會受到最嚴重、最迅速的沖擊”。樂施會表示,主食、能源和原料價格飆升正在削弱“高負債的非洲政府”對抗本地區饑荒的能力。
阿拉伯國家動蕩
阿拉伯世界也面臨著一場可能會迅速導致政治不穩定的糧食危機。最新報道顯示,在也門和黎巴嫩等正經歷戰火或危機且依賴烏克蘭糧食的國家,出現了食品短缺。報道稱,埃及、摩洛哥、突尼斯、伊拉克和約旦的政治和社會局勢也很緊張,糧食價格進一步上漲恐將促發“饑餓暴動”。
目前人們格外關注埃及,先前的食品價格暴漲曾助推2011年初的暴動,并導致時任總統穆巴拉克的政府被推翻。報道還稱,在總統塞西的政府宣布將極其依賴補貼的面包配給從5塊減為3塊之后,不穩定因素已經在蠢蠢欲動。埃及擁有1億人口,其中大約60%生活在貧困之中,該國大約有一半的糧食進口來自東歐的沖突地區,那里的糧食價格已經上漲了65%。
在負債高企、經濟危機嚴重的黎巴嫩,已有約70%的民眾生活在貧困之中,該國的糧食進口有95%來自黑海地區。
內戰國家也門的局勢格外嚴重,在其3200萬人口中,有大約2000萬人一直遭受饑餓威脅。
發展援助縮水
德國經濟合作與發展部長斯韋尼婭·舒爾策明確警告,全球南方可能會遭遇饑荒,并因此引發“像11年前阿拉伯地區”那樣的“面包暴動”。她說,那可能引發“新一輪不穩定”。因此,舒爾策要求德國為發展援助投入更多的資金——而按照目前的計劃,今年德國的發展援助將削減12.6%。舒爾策說,在沖突爆發之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小麥出口約占全世界的30%,玉米出口約占全世界20%。如果沖突不能很快結束,全球南方廣大地區潛在的饑餓危機就會變成長期問題。
援助烏克蘭導致全球南方的捐款縮水更會促使這種情況發生。例如,3月份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捐助大會只為也門籌集到13億歐元,僅有實際需求的30%。報道稱,對烏克蘭的緊急援助會“犧牲非洲國家的利益”,例如,對薩赫勒地區的援助削減了大約70%。
價格傳導效應
德國雖然不存在面包短缺的危險,因為報道稱德國加工的糧食“有95%來自本國”;但是,烏克蘭是重要的玉米供應國,而玉米在乳類和肉類生產中充當飼料,占有重要地位。報道稱,例如德國去年進口了大約700萬噸玉米,其中一半以上來自烏克蘭。今年德國將不得不求助于更貴的供應源,例如拉美和美國,而這終將導致“肉類價格上漲”。
歐盟對該沖突地區食用油的依賴同樣強烈,尤其是葵花籽油:從那里進口的葵花籽油占總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其中俄羅斯供應27%,烏克蘭的占比甚至高達51%。不僅德國(已經開始囤購葵花籽油)恐將遭遇供應短缺,西班牙也不能幸免。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