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持續壓減“三公”經費增進民生福祉
新華社太原4月20日電 題:中國持續壓減“三公”經費增進民生福祉
新華社記者
一場按慣例現場召開的調度會,安徽省安慶市將其改為視頻會。“這不僅節約了開支,還有效減少了人員流動,有助于疫情防控。”本需花費一個半小時車程赴會的基層干部黃帶斌說。
近日,安慶市要求在不降低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充分運用線上方式召開會議,確需當面對接則在單位內部會議室舉行,嚴控會議支出。
促成這一改變的是安徽省日前公布的一份“厲行節約”通知:文件雙面印、開會不發筆、接待優先選食堂、公物資產共享共用……涉及辦公、會議、差旅、資產配置等多個方面,內容“細節滿滿”。
今年,102家中央部門全部說明了貫徹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壓減支出等情況。中國政府連續10年壓減“三公”經費,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不久前公布的中央各部門2022年預算顯示,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繼續收窄。據統計,中央部門財政撥款“三公”經費已從2019年的81.07億元減少到2021年的51.87億元,累計下降36%。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個部門今年公共預算撥款規模縮減,而疾控體系改革、糧食安全等領域均有相應增加。
“政府過緊日子不是一個短期的應對措施,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黨政機關特別是中央機關要帶頭厲行節約,把錢省下來用于支持民生和市場主體。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更好節用裕民。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重要的價值導向,各地在落實過程中努力在民生領域“做加法”,在市場主體負擔上“做減法”。
安徽近十年來“三公”經費支出年均下降11.3%。與此同時,該省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民生領域相關支出年均增長9.4%。
安徽省財政廳副廳長孟照紅說,安徽今年省級預計能夠節約1.8億元經費,節約經費統籌用于加大中央及省重大戰略、重大改革和重點領域投入。
在東部沿海,2021年,江蘇省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接近八成,超過1萬億元。
今年2月,江蘇省中醫院紫東院區正式開放啟用,南京市紫東地區從此有了首個三甲醫院。家住附近的準媽媽王艷穎說,她終于可以就近住院迎接寶寶出生,不用再舟車勞頓,趕到20公里外的市區醫院了。
王艷穎享受到的便利,得益于南京市近年開展的“一院多區”建設。江蘇省衛健委醫療管理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王寧說,作為重要的民生設施,大醫院在新城區建設分院,緩解醫院本部空間不足問題的同時,也讓百姓就醫更加方便。
在能源大省山西,2022年省級公共預算安排“三公”經費為3.35億元,比2018年減少近1億元,連續5年下降。
在山西運城河津市,9056名持證殘疾人將收到285萬元的補貼資金。河津市財政局局長阮國珍介紹說,2022年,當地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持證殘疾人個人繳納部分,將全額由財政負擔。
這是今年以來,河津市繼市域公交車免費后實施的又一項惠民舉措。阮國珍說,當地連年壓減“三公”經費和黨政機關一般性支出,精簡會議費、培訓費、業務管理費,全市六成以上財政支出用于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民生工程和項目投入。
“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壓縮行政支出,騰出更多資金支持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有助于進一步兜牢民生底線,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安全感。”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耿曄強說,這對于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為應對疫情影響和市場主體面臨的困境,各地政府也陸續出臺惠企紓困方案,涵蓋緩繳減免各類稅費、減輕企業房租負擔、強化金融信貸支持等多項政策。
山西省提出,2022年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級行政區域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承租國有房屋時減免6個月租金。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餐飲業中小微企業提供支持,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續保續貸。
位于南京市江寧區的江蘇舒欣揚電工設備有限公司最近剛搬進新廠房,正要大展拳腳之際,生產經營卻因疫情等原因受困。公司負責人杜垚介紹說,根據當地政策,企業不僅可以緩繳稅費6個月,還因為剛搬入的廠址為國有房產,能再減免3個月房租。
“幾十萬元的實惠,極大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重新點燃了奮斗的希望。”杜垚說。(記者呂夢琦、王皓、陳尚營、吳慧珺、劉巍巍)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