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消金“老大”捷信消費金融否認自營貸款產品停擺,或尋求股權出售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謝惠茜
有關老牌消費金融機構捷信消費金融正尋求股權出售及自營貸款產品“停擺”的消息,近來在業內傳得沸沸揚揚。4月20日,捷信消費金融方面回應讀創/深圳商報記者時,否認了其自營貸款產品停擺的消息,并表示“捷信長期深耕中國市場,未來也不會改變”。
公開信息顯示,捷信消費金融成立于2010年11月,注冊資本70億元,是國內批準設立的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也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外商獨資消費金融公司,其股東為國際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捷信集團。
在消費金融行業強勢“崛起”的十多年來,捷信消費金融曾經多年穩居業內“老大”位置:2018年時,捷信消費金融便以1.7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98億元)的凈利潤,獨占行業鰲頭。2019年年末,捷信消費金融總資產突破千億元,成為當時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唯一一家千億級公司,一時風頭無兩。
快速增長的業務規模也使得捷信消費金融一度想要沖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第一股。2019年時,捷信集團曾計劃赴港交所IPO。彼時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捷信旗下捷信消費金融的總貸款為132.61億歐元,同比增長10.25%;經營收入為12.76億歐元,同比增長3.4%;收入凈額為1.05億歐元。
但這一年仿佛是行業的“分水嶺”,此后,因行業監管不斷趨嚴、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等諸多原因,捷信集團宣布撤回上市申請,消費金融行業格局“生變”。
2020年,捷信消費金融資產規模開始出現了大幅“跳水”:截至2020年末,捷信消費金融總資產為652.07億元,較2019年末的1045.36億元,下滑37.62%;總負債為537.61億元,較2019年末的932.27億元,下滑42.33%。該公司實現凈利潤1.36億元,同比下降88.1%;營業收入112.32億元,同比下降35.2%。而其競爭對手招聯消費金融2020年末總資產1083.11億元,同比增長16.84%,一舉超越捷信消費金融,開始成為新的行業“龍頭”。2020年,招聯消費金融營業收入128.16億元,凈利潤16.68億元。
即使是去年消費金融業績集體“反彈”的一年,捷信消費金融也保持沉寂。而且開始流傳出“多個線上渠道內均無法使用其自營貸款業務,從而轉向為其他貸款、電商平臺提供導流服務”的消息。
對此,捷信消費金融向記者否認了該消息,表示“我們的消費貸款業務仍在進行中,沒有暫停。出于優化客戶體驗的考慮,消費貸款產品的申請入口,僅面向符合我司風控策略的客戶開放。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字時代,捷信不斷調整其商業模式,以更好適應這一數字化過程,在整個消費金融服務過程中為客戶提供全自動自助服務平臺,包括獲得授信和可負擔得起的消費貸款”。同時稱,“作為國內首批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之一,捷信長期深耕中國市場,未來也不會改變”。
業內則普遍認為,捷信消費金融若能成功引入新股東,可借助新股東的優質資源來激發其傳統業務活力,對捷信消費金融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亦存在正向作用,同時也有助于其本土化運營,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
不過,消費金融行業近年來高速發展的同時,總是伴隨著一些質疑的聲音。即使是目前“新龍頭”招聯消費金融,同樣也無法避免。
財報顯示,2021年全年,招聯消費金融營收159.33億元,較上年的128.16億元增長24.3%;實現凈利潤30.63億元,較上年的16.68億元增長83.6%,利潤增速驚人。
但與此同時,先是近期有媒體曝光招聯消費金融暴力催收及高額罰息等問題,在深圳銀保監局公布的《關于2021年下半年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中也顯示,招聯消費金融相關的投訴量較2020年有明顯增加:2021年下半年,在業務范圍覆蓋全國的在深中資總部銀行機構投訴情況中,招聯消費金融的投訴量達1603件,其中1600件來源于其主營的貸款業務,占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投訴總量的99.81%。
如何平衡增長與合規,或是消費金融行業長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審讀:譚錄崗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