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奔走在農田里的護路“小喇叭”
“春季大風多,農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將塑料薄膜和垃圾袋清理干凈或推碼牢固。”“遇到影響鐵路安全的突發情況,可以撥打應急電話。”4月20日,蘭州西工務段的護路“小喇叭”奔走在蘭新、蘭青鐵路沿線的農田里,向群眾宣傳愛路護路知識和應急電話,并與居民和廠礦企業簽訂路企互保協議。
人勤春來搶農時。春季也正是風干物燥之時,尤其是蘭青、蘭新鐵路沿線兩側均是灌溉農田,田地里的塑料薄膜、垃圾袋等輕飄物容易被大風刮上鐵路線路和接觸網,甚至堵塞農灌水渠,從而造成水上線路,影響鐵路運輸安全。
針對這一實際情況,蘭州西工務段河口南橋隧車間的護路“小喇叭”每天徒步幾十公里,加大巡查力度,做到全覆蓋、無遺漏、不留死角。他們深入沿線農家小院、田間地頭和廠礦企業“面對面”進行宣傳鐵路安全知識,講清講明沿線違規焚燒、塑料薄膜等對鐵路行車的危害,引導群眾自覺遵守鐵路安全法律法規,并與沿線居民和廠礦企業負責人簽訂農灌、廠礦、車輛等互保協議,發動當地居民群眾當好守護線路的“千里眼”。
“通過簽訂互保協議,增強居民的主動防范意識,同時,相互留存聯系方式,遇到突發情況,居民可以第一時間到聯系我們,共同防范鐵路突發情況。”河口南橋隧車間橋隧工張占平說。
為了防范突發情況,讓更多的沿線居民都能在第一時間聯系到鐵路相關單位,他們還按照當前開展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守底線、補缺陷、除隱患、防風險”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要求,在鐵路沿線的橋梁、涵洞,以及危巖落地段、防洪關鍵處所噴刷鐵路應急電話、相鄰車站的電話、線路具體里程等內容。
“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撥打互保協議或噴刷在橋涵兩側的應急電話,及時告知鐵路部門。”張占平穿梭在阡陌之中,像一個不疲倦“小喇叭”,在宣傳引導沿線群眾提高愛路護路法治意識和安全意識的同時進行鐵路應急知識宣傳,將共建平安鐵路的理念傳遞到千家萬戶。(經濟日報記者 李琛奇 通訊員 宋佳龍 王光輝)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