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規模以上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約6%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聯合印發《關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左右,3-5家企業進入全球產業用紡織品第一梯隊。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行業骨干企業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循環再利用纖維及生物質纖維應用占比達到15%,非織造布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對行業提質增效作用明顯,行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據了解,產業用紡織品是指用于工業、農業、基礎建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結構性、功能性紡織材料及制品,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球紡織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有較大發展潛力。“十三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占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由25.3%提高到33%,航天服、深海繩纜、口罩、防護服等產業用紡織品在國家重點工程、新冠疫情防控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行業發展面臨要素保障趨緊、產品出口承壓、生產成本上漲、外部環境復雜等新情況,加快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是擴大內需、暢通產業鏈循環、拓展紡織行業發展空間的重要發力點。《指導意見》旨在推動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加強協同創新,加快研發高性能產品,積極拓展產業用紡織品在航空航天、醫療健康、應急救援、海洋漁業等領域應用,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有力保障紡織行業平穩運行。
據介紹,《指導意見》圍繞發展目標,從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兩化融合、綠色發展、標準引領等方面,提出五項重點任務。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穩固產業發展基礎。開展非織造布基礎研究,推動納米、微米纖維非織造布技術產業化。推動強鏈補鏈聯合攻關。梳理重點產品產業鏈圖譜,支持龍頭企業組織上下游企業協同開發。完善多層次科技創新體系。打造新型創新平臺,建設行業重點技術研發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二是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推進產業高端化。鼓勵企業加快技術改造,開拓產品在多領域的高端化應用。培育創新能力突出、具有生態主導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加強大中小企業多維度協作,形成良好產業生態。推動產業集群建設高水平公共服務平臺,加快要素資源引進力度和更新速度,優化產品結構,提高集群產業鏈配套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
三是促進兩化融合,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制造,加大關鍵環節數字化、網絡化改造,推進數字化工廠建設。開發推廣體育運動、醫療健康、安全防護用智能可穿戴產品,拓展智能紡織品應用領域。推進區域性、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開發行業專用工業APP,提高產業鏈協同制造能力和應急快速反應能力。
四是堅持綠色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制定產業用紡織品節能減碳行動方案。發展環境友好產品,提高天然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等應用比例,開展可生物降解非織造布及制品認證工作。加強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提高循環再利用纖維在土工建筑、交通工具、包裝、農業等領域應用比例。
五是堅持標準引領,完善質量保障能力。推進上下游企業標準協同研究發布,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大國際標準轉化力度,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支持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逐步縮小國內外產品質量差距。鼓勵社會組織等第三方機構開展質量評估,推動高端品質認證和質量評價工作,培育優質品牌。
為推進五項重點任務順利落地落實,《指導意見》還部署了高品質非織造布、安全防護與應急救援用紡織品、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紡織品、海洋產業與漁業用紡織品、醫療健康用紡織品、交通運輸及安全工具用紡織品、土工建筑用紡織品、過濾用紡織品等8個重點領域提升行動。(經濟日報記者 黃鑫)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