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別錯失轉型“窗口期”
今年以來,已有10家上市煤炭企業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全部實現預增。
煤炭企業利潤大漲,主要得益于市場需求旺盛,煤炭價格持續高位運行。自去年4月起,受煤炭供需等因素影響,國內煤炭價格開啟漲勢,10月中旬,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突破每噸2600元,刷新歷史高位。為保障能源供應,國家層面要求煤企保供增產。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產量達40.7億噸,同比增長4.7%,創歷史新高,中央企業煤炭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
高煤價支撐下,中國前兩大煤炭上市公司創下歷史最好業績。據統計,中國神華去年實現營收3352.16億元,同比增長43.7%;歸母凈利潤502.69億元,同比增長28.3%,刷新歷史最高水平。中煤能源實現營收2311.27億元,同比增長63.96%;歸母凈利潤132.82億元,同比增長124.8%,創下其2006年上市以來新高。其他煤炭上市公司也賺得盆滿缽滿。
需要引起關注的是,高企的業績下,當前煤炭企業仍然缺乏成長性。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煤炭產業集中度低,產業布局趨同,非煤產業發展質量不高。雖然神華集團、中煤能源等一大批煤炭企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但還有更多的中小企業產業結構單一、市場競爭力不足,業績大起大落成為煤企常態。
在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大背景下,煤炭消費比重不斷降低是大勢所趨。同時,我國煤炭企業歷史欠賬多、財務負擔重,技術改造、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投入大,需要一定的盈利水平來保障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煤炭企業應保持客觀、理性,不能因短期煤價虛高而高估行業前景。
近年來,一些有前瞻性的煤炭企業已經開始積極轉型。一方面,做精做優煤炭產業,上大壓小、增優汰劣、優化布局,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煤炭向燃料與原料并重轉變;另一方面,利用自身土地資源布局新能源,圍繞礦山資源開展綜合利用,構建“風光火氫儲”多能互補清潔能源產業鏈,打造盈利新增長點。
“雙碳”目標下,留給煤炭產業轉型發展的時間非常緊迫。在業績向好、現金流充沛的當下,煤企更應未雨綢繆,抓緊轉型“窗口期”,走出“市場好時無心轉型,市場差時無力轉型”的怪圈,設立好轉型升級“路線圖”和“時間表”,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