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春天待客的日常——塘棲枇杷
蘇東坡在杭州任刺史時,曾在《贈惠山僧惠表》中寫到“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桔微黃尚帶酸”。盧桔即為枇杷,可見在宋時,“喝新茶吃枇杷”就是杭州人春天待客的日常了。
要說杭州哪里枇杷最好,當選塘棲。這里河流交錯、魚塘密布、土壤肥沃,適宜栽種枇杷,上千年的種植歷史孕育了塘棲枇杷獨特的品質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四五月時金彈累累
屋前魚塘幾口,塘堤上就是菜園和枇杷樹,樹蔭為農人遮陰,肥沃的塘泥是最好的肥料,結出又大又甜的枇杷。要說“塘棲”的地名,還真是貼切,生活在魚塘邊上的農人,兩個字就道出了這里千百年的風貌。
龐節根和姚壽梅兩位老爺爺,都是杭州市臨平區塘棲鎮丁河村的村民,一人71歲一人68歲,世代為鄰,連枇杷園都是緊挨在一片魚塘邊上。
枇杷樹被養護得很好,不高不矮,樹冠像酒杯一樣,方便采摘又不擋陽光。枇杷樹一年要開三次花,分別是10月-11月、11月到次年1月、1月-2月,所以果子也會出現梯次成熟的情況,今春出現好幾次冷空氣,這種現象就特別明顯。
枇杷樹養護最繁累的工作是疏果。每年4月初,龐爺爺和姚爺爺就會架上梯子或者登上木架,一根枝條一根枝條仔細梳理過去。“每根枝條留2-3顆果實最好,這樣果實營養充分,個頭大,滋味足。”
這幾天是枇杷的成熟期,特別是樹頂光照好的位置,金燦燦結了一片。兩位老人每天早上都會來園子里轉轉,摘下熟透的果子,寄給老客戶。
果園里有種了十幾年的大樹,也有前幾年種的小樹。一般豐產期的大樹平均產值500元一棵,兩位爺爺各有十幾棵大樹,一年下來能賺一筆額外的零花錢。
塘棲枇杷勝于他鄉
近年來,塘棲枇杷產業以現代農業為抓手,不斷發展壯大,并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上取得了較大的突破。整合塘棲“山”“水”“古鎮”等優勢資源,結合枇杷采摘和農家樂,形成了一批以塘棲枇杷產業為基礎產業的現代休閑旅游、農家樂、民俗文化體驗等項目。
2022年塘棲枇杷種植面積約15000畝,預計產量5000多噸。建有省級農業主導產業塘棲枇杷示范區近5000畝、區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枇杷采摘點27處、枇杷農家樂37家、民宿10家;開發了枇杷花茶、枇杷酒、枇杷蜂蜜、枇杷護膚品等枇杷全產業鏈衍生產品。
兩位爺爺所在的丁河村,前年引進了一家啤酒釀造企業,還開發了枇杷啤酒。這款啤酒在釀造過程中添加了枇杷葉、枇杷果和枇杷花。
丁河村黨委書記表示,這樣一方面讓原本不值錢的枇杷葉、枇杷花有了經濟價值,另一方面拉長枇杷經濟產業鏈、增加了枇杷的經濟附加值。此外,丁河村今年還和盒馬鮮生對接,探索打響品牌和農產品進商超。
自1999年開始,塘棲已連續舉辦了23屆中國杭州塘棲枇杷節,每年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游客、省市領導、嘉賓及客商來塘棲觀光并進行商貿洽談活動。枇杷節內容豐富多彩,通過“政府搭臺、枇杷唱戲”,開展枇杷“線上+線下”營銷等系列活動,實現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5月20日,第24屆中國杭州塘棲枇杷節就要舉辦了,枇杷采摘游可以去體驗一下。兩位爺爺說了,枝頭上熟透的枇杷最甜。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