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聞】基本面支撐有力 人民幣匯率韌性凸顯
近期美元強勢上行,歐元、英鎊深跌,但人民幣匯率走出獨立行情。7月6日美元指數盤中升破107,創近20年新高,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僅下跌22個基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分析人士認為,5月下旬以來,人民幣匯率更加穩定、更顯韌性,這反映出隨著宏觀經濟恢復勢頭向好、恢復步伐加快,人民幣匯率的內在支撐因素增強,今年保持總體穩定更具底氣。
美元指數加速上行
最近,美元匯率再次掀起一輪升勢,攪動海外金融市場。數據顯示,7月5日美元指數加速上行,全天漲約1.3%,最高觸及106.8.6日亞歐交易時段,美元指數盤中突破107,創出近20年新高。截至6日19時,今年美元指數已上漲11.5%,7月以來上漲2.2%。
面對美元強勢上漲,不少非美元貨幣大跌。7月6日,歐元匯率創出2002年以來新低,英鎊匯率跌至逾兩年低點。截至6日19時,今年歐元、英鎊對美元匯率累計跌幅分別擴大至10.4%、12.0%。
在通脹數據不斷刷新數十年高點紀錄后,美聯儲不得不快速加息。美國利率期貨交易價格表明,市場預計7月美聯儲加息75個基點的概率近九成。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美聯儲愈發“鷹”派,但6月下旬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高位回落。同時,美國10年期國債與2年期國債利差回到零值附近,再現“倒掛”風險。結合美股持續下跌,觀察人士認為,海外金融市場正反映對歐美經濟衰退的擔憂。
市場人士分析,一方面,歐美經濟衰退預期加重、股票市場下跌等刺激避險情緒升溫,提振了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歐洲經濟前景存在更大不確定性,歐元、英鎊等權重貨幣走軟,刺激美元指數加速上行。
人民幣匯率走出獨立行情
整體而言,最近人民幣匯率走出獨立行情。
7月5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跌0.07%,跌幅遠小于美元指數漲幅,也明顯小于歐元、英鎊等主要非美貨幣跌幅。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調低260個基點至6.7246元。當日在岸人民幣匯率收盤報6.7032元,僅下跌22個基點,不僅調整幅度小于中間價,匯率水平也高于中間價,展現出較強抗跌性。
從K線圖上看,5月下旬以來,縱然美元指數跌跌漲漲,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保持平穩運行,相比之前一段時期的表現有很大不同。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同樣是在美元指數上行背景下,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6.37元附近跌至最低6.82元。
是美元變弱了嗎?“美元指數仍在不斷突破市場預期,刷新近20年高點紀錄。”一位銀行外匯交易員分析,根本原因可能在于人民幣匯率內在支撐因素增強了。
5月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積極變化增多,主要指標多數出現改善。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6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重返擴張區間,經濟恢復有所加快。
資產表現折射樂觀預期
業內人士分析,影響匯率的因素多,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將繼續取決于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情況,可能仍會面臨一定的外部擾動,但源自經濟基本面的支撐有助其保持總體穩定。
一方面,市場預計,美元指數難言見頂。歐美經濟正從“比好”轉向“比差”。歐洲經濟面臨更大“滯脹”風險,可能繼續打壓歐系貨幣,并推高美元匯率。“能源供應緊張將使得歐洲面臨經濟增長和債務風險的雙重壓力。”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說,歐元今年可能仍有下行空間,美元指數則有望挑戰110.從以往來看,美元指數若繼續上行,將可能從匯率比價、資本流動等渠道,對人民幣匯率施加影響。
另一方面,業界認為,我國經濟恢復向好將增強人民幣匯率持穩的底氣。與歐美市場近期大肆交易“衰退”不同,近期我國股票市場反彈、債券市場調整乃至人民幣匯率抗跌均反映出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信心增強。
從出口反彈、生產加快到消費恢復、基建提速,近期我國經濟恢復的跡象不斷增多。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提示,6月消費、基建、社會融資規模可能有超預期表現。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說,下半年我國經濟形勢或優于海外。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中外經濟增長勢頭發生新變化,人民幣匯率的內在支撐因素增強。“即便在美元進一步上行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依然可控。”李超說,下半年中國經濟有望持續恢復,而美國經濟調整壓力加大,中美經濟增長的相對變化,有望支撐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