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熱聞!夏日炎炎 防曬這樣做
醫(y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yī)院皮膚科主任李紅毅教授
(資料圖)
夏日炎炎,衣物穿得清涼,也是皮膚大量暴露、最易曬傷時。防曬到底防什么?怎么防?不同膚質如何選擇防曬產品?曬傷了怎么辦?廣東省中醫(yī)院皮膚科主任李紅毅教授來為大家支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鐘東君、康旭、查冠琳
防曬主要防什么?
防曬主要是防中波紫外線(UVB:290nm-320nm)和長波紫外線(UVA:320-400nm)。
UVB波長短,頻率高,光子能量很強,較小的劑量就可以引起毛細血管擴張,產生紅斑,但由于波長短不易發(fā)生衍射,它的穿透能力較弱,只能穿透角質層進入表皮,對皮膚內部結構的影響就比較小,所以中波紫外線往往引起的是表面的曬傷,表現就是皮膚發(fā)紅、水腫或水皰。在海邊、高原等地區(qū),晴天的時候短時間就可以將裸露的皮膚曬傷。
UVA波長長,頻率低,特點與中波紫外線相反,其光子能量低,短時間內觀察不到它的損傷。但它穿透能力較強,可達真皮層,破壞膠原蛋白以及彈力纖維,從而造成皮膚松弛老化,加速皺紋的形成,并且長波紫外線能夠促進皮膚黑色素。
常用防曬方式大起底
1.規(guī)避性防曬:控制外出時間,避開中波紫外線 UVB 高峰期(上午 10時~下午2 時)出門,能有效減少被曬黑的可能性。
2.物理遮擋:如遮陽傘、防曬袖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硬防曬。
3.使用防曬霜:涂抹防曬霜等身體防曬產品,也即軟防曬。
我們常在防曬霜上看到的“SPF值”“PA值”又是什么意思呢?
專家介紹,SPF體現的是對中波紫外線UVB的阻隔能力,UVB會引起皮膚表層的曬傷、曬黑,同樣的檢測方法和標準下,SPF后的數字越大,能夠為皮膚抵御曬傷的時間就越長。但通常意味著里面防曬劑含量更高,高含量的防曬劑更容易對皮膚產生刺激性,一般也更容易讓人在膚感上感到油膩,增加皮膚的負擔。
PA值代表了產品阻隔長波紫外線UVA的能力,UVA 就是導致皮膚深層老化甚至皮膚癌癥的罪魁禍首。PA后面“+”越多,對UVA的防護就越強。
正確防曬注意這些細節(jié)
市面上的防曬傘種類繁多,應該怎么挑?李紅毅提醒,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有無涂層。帶涂層的傘,首選黑膠涂層的傘,其次是銀膠,彩膠的防曬效果最次;沒有涂層的傘也要看材料,比如聚酯纖維(滌綸)材質的傘,防曬效果較好。
2.防曬指數: 一般來說,UPF越大,UVA越小,防曬效果越好。日常生活中,UPF50的太陽傘,防曬效果已經很不錯了。
3.傘面直徑大小: 直徑大一點的太陽傘,能阻擋更多各個方向照射過來的紫外線,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李紅毅提醒,正確防曬還要注意以下這些細節(jié):
1.無論什么季節(jié),只要紫外線指數大于等于3,戶外暴露就足以損傷皮膚,也就應該采取一些防曬措施。
2.日常通勤,選擇SPF30搭配 PA+++的防曬霜;登山或去海邊游玩,需要SPF50搭配 PA++++。游泳或戶外運動,看防曬霜是否具有防水抗汗的特殊功能。
3.有“抗水”標志的防曬霜,可在出汗40分鐘后補涂,標有“非常抗水”標志的,可出汗80分鐘后補涂。游泳或其他接觸水后,建議即刻補涂。
4.防曬霜用量要夠,暴露在陽光下的部位要達到基本的覆蓋。
皮膚曬傷后怎么辦?
不同膚質如何選擇防曬產品?
李紅毅介紹,選擇防曬產品時,除了根據SPF、PA值選擇合適的防曬產品外,還要根據自己的皮膚質地,選擇具有不同功效特征的防曬產品。
油性膚質盡量選擇滲透力較強的水劑型、無油配方的防曬產品,使用起來清爽不油膩,不堵塞毛孔,例如防曬凝膠、防曬乳、帶有礦物粉等吸油成分的固體型防曬等。避免使用防曬油。
干性膚質應選擇質地滋潤的物理型或物化結合型防曬霜。
敏感膚質的朋友應首選物理遮擋,如戴太陽帽、穿防曬衣等。必需使用防曬產品時,選擇不含香料、防腐劑、無酒精、無高致敏性原料的物理性配方防曬產品會更好。
如果不幸皮膚曬傷了怎么辦?李紅毅支招如下:
1.如果是輕度曬傷,比如局部皮膚發(fā)紅,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過一段時間會自行消退。
2.如果為中、重度曬傷,比如除了局部皮膚發(fā)紅外,還出現紅斑、腫脹、發(fā)燙,可以做冷敷處理,同時可以外用爐甘石,或生長因子凝膠、透明質酸凝膠等外用產品,進行局部化修復、保濕;同時,要精簡護膚,減少使用過多的化妝品。
3.如果皮疹嚴重,瘙癢明顯,甚至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水皰,要注意保護皰皮,并到門診尋求醫(yī)生的幫助,評估后進行必要的處理。
關鍵詞: 長波紫外線 光子能量 廣東省中醫(yī)院 皮膚科主任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