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訊!重慶: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全覆蓋”
(相關資料圖)
(記者 高原)為進一步引領小農戶生產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市鄉村振興局、市財政局近日聯合印發《重慶市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方案》,到2025年,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顯著提高,全程服務機械化率大幅提升,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所有區縣“全覆蓋”。
《方案》共八項主要任務,具體包括大力培育服務組織、積極拓展服務領域、推廣農業生產托管、創新多種服務模式、做好創新試點示范、推動資源要素整合、強化科技服務能力、提升規范管理水平等。
目前,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主要有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供銷合作社、服務專業戶等類型。從實踐看,要重點推廣生產托管模式,堅持需求導向,因地制宜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等服務模式,能讓農民集中精力從事自己做得了、做得好的生產環節,把自己做不了、做不好、做了不劃算的事交給服務組織去做,逐步轉變小農戶的生產經營方式,著力解決耕地撂荒和“誰來種地”的難題。為此,《方案》明確,要把農業生產托管作為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服務規模經營的主推服務方式,切實解決“種不了地”“種不好地”“種了不劃算”等問題;充分尊重農戶獨立經營主體地位,積極支持村“兩委”、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發揮組織作用和服務作用,引導組織農戶統一接受耕、種、防、收等生產托管服務。
在創新服務模式方面,《方案》提出,結合實際推廣運用“集體經濟組織+小農戶”“服務組織+小農戶”“集體經濟組織+服務組織”“服務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有效模式。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組建服務隊,為生產主體提供勞務輸出服務。
當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點領域主要在糧油作物。隨著農產品區域布局不斷優化,一些經濟作物、特色產品生產集中度逐步提高,為拓展服務領域創造了有利條件。下一步,在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安全的基礎上,要把握趨勢、因勢利導,服務產業適度向蔬菜、水果等特色經濟作物以及畜牧業、漁業等其他特色產業拓展,從產中向產前、產后等環節延伸,打通全產業鏈條。《方案》強調,要做好創新試點示范,到2025年,分批共創10個市級創新試點區縣、20個市級創新試點組織,力爭在糧油作物種植區域打造2—3個萬畝糧油全程社會化服務示范基地,依托特色經濟作物產業集群打造3—5個特色經濟作物社會化服務示范基地,力爭每個區縣重點打造1—2個服務示范基地、培育2—3個骨干服務組織,因地制宜提供全環節或單環節服務。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