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聚焦:山西朔州前5月生產原煤9346萬噸 增產增效推進能源保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朔州市保供運輸車輛在全封閉儲煤棚前等待裝車。韓迎春攝
酷夏時節,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的072縣道兩側,一輛輛運煤專車排成長龍,魚貫駛入沿線儲煤場。這條繁忙的運輸通道周圍聚集了4家煤炭企業,一年的總產能超過1000萬噸?!氨9┢陂g,我們日出煤從平時的1.2萬噸提升到1.5萬噸?!逼紧攨^后安煤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張旗偉告訴記者,簽署保供合同后,公司認真編制保供計劃,最大化安排生產、最優化安排運輸,每天有500多輛運煤專車發往各地,已累計向多家發電企業供應保供煤159萬噸。
朔州含煤面積達1603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儲量426億噸,煤炭產量在全國地級市中居第三位,在山西的煤炭產業中舉足輕重。為做好能源保供工作,朔州自上而下構建了能源保供的責任體系,并從金融政策、電價優惠、能耗指導等方面,為能源企業提供精準指導服務;聯動稅務部門,落實煤電企業紓困解難稅收措施,確保稅費優惠政策“應享盡享、精準直達”。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緩解了煤電企業資金壓力和生產經營困難,夯實了產業鏈基礎。目前,朔州正全力推動6座停產煤礦、1座基建轉生產礦井復產投產,7座保供煤礦增產,10座煤礦核增產能,力爭全年新增產能2950萬噸,加快推進華能山陰2×100萬千瓦“上大壓小”煤電項目開工,推進9個光伏項目11月底全部并網發電,確保全年新增發電6億千瓦時。
“掘進機位姿誤差小于等于0.1度,鉆機準備啟動?!痹谥忻浩剿芳瘓F井工三礦的地面控制室,工作人員按下“一鍵啟動”按鈕。隨即,工作面上的采煤機瞬間運行,新采的“烏金”順著運輸帶向礦井出口方向傳輸。井工三礦機電礦長劉國志坐在寬敞明亮的“駕駛艙”,實時察看礦井的開采畫面。他動動手指,就能控制200米井下的割煤機精準割煤。劉國志告訴記者:“這樣的智能化場景只是我們常態化智能化生產的一幕。從以前的井下采煤工,到現在的地面控制員,改變的不僅僅是礦工身份,更重要的是智能化開采的提質增效?!?/p>
中煤平朔集團去年承擔了朔州1608萬噸保供任務的63.4%,而其中有60%的動力煤來自于先進產能。目前,中煤平朔集團已完成卡車調度系統應急指揮功能模塊開發、爆破遠程監控及預警系統等17個子項目建設,不僅實現了礦山智能感知、信息融合、系統聯動、數據挖掘和決策支持,還實現了監控、生產、維護、安全等多環節少人化或無人化,提升了安全系數。
智能化是煤礦發展的“風向標”,也是推進能源保供的一把“利器”。如今,朔州煤礦正加速邁向智能化:同煤麻家梁煤礦實現了5G入井;龍礦恒大煤業有限公司8條主運皮帶、6個變電所、3個主水倉實現了自動化遠程控制;后安煤炭有限公司實現了掘進機本地操控、近距離無線遙控、遠程遙控、定位截割……對此,朔州市能源局局長黃軍表示:“智能化是朔州作為煤炭大市通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雖然現在與其他地市存在一定差距,但朔州一直都在努力。借助智能化應用,朔州的煤礦都在盡最大努力釋放產能?!?/p>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朔州生產原煤9346萬噸,同比增加1103萬噸,增長13.38%;全市發電234.86億千瓦時,占山西全省發電量的14.89%。12家火電企業煤炭供應中長期合同簽訂率達100%,山西省下達的應急保供任務全部簽約,火力發電企業應發盡發。朔州市市長吳秀玲表示,電煤保供是重要的政治任務,各有關部門要主動靠前服務,全面梳理制約企業生產發展的因素,精準指導、精細幫扶,加快推動煤企應增盡增、應復盡復、應建盡建,夯實煤炭經濟的“主力軍”地位,為朔州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經濟日報記者 李紅光)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