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點:我國綠色投資表現亮眼 今年以來綠色債券發行總和達到1.03萬億元
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我國綠色投資表現亮眼,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8日,我國綠色債券發行總和達到1.03萬億元,相較去年同期6695億元,增長約53%。一批綠色項目在今年陸續落地,政策和資本的支持使綠色投資更為積極。
綠色投資呈現多元化趨勢
中泰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冬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新能源為代表的綠色項目前期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其持續發展需要各種融資渠道的打通。
【資料圖】
為鼓勵市場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投融資,政策端持續發力。去年12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明確將加大財稅金融支持,推動完善支持工業綠色發展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和信息披露機制,支持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降低融資費用。今年以來,四川、廣東等地相繼印發文件,加強對綠色企業上市的支持和服務,引導各類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綠色項目的股權投資是近年來熱度較高的領域,一方面綠色項目有優惠政策補貼;另一方面,參與企業可借助綠色項目實現自身轉型。資本市場不僅為綠色產業企業提供優先上市通道和再融資便捷通道,也會引導傳統企業積極開展綠色運營,助力我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形成。
例如,2022年初,海印股份收購申輝智慧能源,使公司從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轉型向分布式光伏建設、智慧能源城市建設等業務,進一步拓展新能源業務布局。5月份,節能風電發布公告稱,擬通過支付現金和承債的方式收購騰煌公司100%股權,騰煌公司是巨鹿縣騰煌5萬千瓦風電項目的運營主體。節能風電表示,將通過收購并購等方式擴大風電業務版圖。
另一大領域是綠色債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交易所市場累計發行綠色債券接近500只,規模達到5050億元。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監管部門的支持下,綠色能源、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行業的企業上市融資及再融資數額巨大,交易所也建立了“綠色通道”,設計綠色債券統一標識,推動綠色公司債券發行,相關綠色股票指數、綠色債券指數種類持續豐富。
王鵬表示:“綠色投資呈現多元化趨勢,根據不同的項目需要,或是適配符合的金融支持項目,或是探索新的創新模式,政策也支持這方面的創新嘗試并不斷優化市場環境。”
統一綠色規范資本投資意愿強烈
日前,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正式向市場發布《中國綠色債券原則》,明確了綠色債券定義及四項核心要素,進一步明確了募集資金應100%用于綠色項目,實現了與國際綠色債券標準接軌。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綠色債券品種都將同步使用該原則。
張翠霞表示,盡管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迅速,但仍有不足之處,比如缺乏統一的綠色債券標準,不同債券品種在募集資金用途比例及存續期信息披露管理方面存在差異。此次《中國綠色債券原則》基本上統一了國內綠色債券的發行規范,推動綠色金融標準化形成、完善上市公司環境信披制度和實現綠色發展國際合作,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在節能減排的趨勢下,資本市場高度關注綠色投資主題的機遇和挑戰,博弈焦點在新能源行業。”張翠霞認為。
王冬偉表示,隨著國內綠色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各類標準與制度與國際先進理念逐步接軌,必將推動新一輪綠色投資熱潮。從目前市場環境來看,新能源產業的人氣依然旺盛。如近期啟動的新一輪電網建設,旨在推動國內電網由舊能源時代向新能源轉型。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綠色投資的評定標準和綠色標準體系已經以節能減排、環保利廢以及資源循環再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為方向來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未來,符合環境友好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節能減排、資源再利用等行業及其產業鏈上的相關細分領域更具有市場前景。
本報記者 郭冀川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