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熱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逐步形成
中國人民銀行8月19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余額合計53977億元。人民銀行介紹,近年來圍繞支持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逐步構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
對于下一階段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人民銀行負責人日前表示,人民銀行在總量框架下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會根據經濟發展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重點需要實現“有進有退”,把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數量和投放規??刂圃诤弦馑?,與總量型政策工具形成良好配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兼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我國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是人民銀行引導金融機構信貸投向,發揮精準滴灌、杠桿撬動作用的工具,通過提供再貸款或資金激勵的方式,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特定領域和行業的信貸投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兼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解釋,一方面,人民銀行在設計結構性政策工具時,堅持順勢而為,按照目標一致性原則,建立激勵相容機制,將人民銀行資金和金融機構對特定領域和行業信貸投放掛鉤,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更加有效地促進信貸結構優化。另一方面,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具有基礎貨幣投放功能,有助于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貸平穩增長。
人民銀行介紹,目前存續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可從三個維度劃分,即長期性工具和階段性工具、總行管理的工具和分支行管理的工具、提供再貸款資金的工具和提供激勵資金的工具。長期性工具主要服務于普惠金融長效機制建設,包括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階段性工具有明確的實施期限或退出安排,除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之外的其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均為階段性工具。
人民銀行公布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情況表》顯示,目前使用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抵押補充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科技創新再貸款、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
激勵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
人民銀行表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建立了“金融機構獨立放貸、臺賬管理,人民銀行事后報銷、總量限額,相關部門明確用途、隨機抽查”的機制,聯通了金融機構貸款和央行再貸款“兩本賬”,有利于激勵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實現向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領域精準傾斜的效果。
具體而言,人民銀行按照“先貸后借”模式向金融機構提供資金,而非直接向企業發放貸款。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自主向企業發放貸款、管理臺賬,之后向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或激勵資金,人民銀行按貸款發放量或余額增量的一定比例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或提供激勵資金。
此外,人民銀行介紹,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的領域或行業范圍由行業主管部門確定。依托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等行業主管部門的產業基礎,運用金融部門現有統計制度或建立專門臺賬,明確貸款支持的領域或行業范圍,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政策合力。人民銀行也建立了事后核查和糾錯機制。行業主管部門聯合金融部門事后隨機抽查,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事后跟進,如果發現金融機構貸款臺賬超出支持范圍,將采取遞補臺賬差額、收回再貸款等措施,避免金融機構違規套取再貸款資金。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