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熱文:各地千方百計抗旱保生產
四川:加強研判蓄水保水
“村里主要的糧食作物是玉米和水稻,分別有700多畝和2200多畝。雖然晴熱天氣還在延續,但我們能確保顆粒歸倉。”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街道泥灣村黨委書記魏守良告訴記者,“保豐收”的信心主要來自兩個方面,“村里原本就有13個平均占地面積10畝的蓄水塘和一個占地60多畝的小型水庫,能保證日常灌溉用水;更重要的是,最近兩個月,彭山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都會提前派專人和我們溝通下一周的農業灌溉用水量,確保村里牧馬堰和古佛堰兩條溝渠水量充足”。
7月以來,四川多地遭遇高溫天氣,尤其是進入8月,各地旱情還在持續。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研判分析旱情發展形勢后,于8月11日18時將前期啟動的四級抗旱應急響應升級為三級。據統計,此次旱情已波及四川14個市(州)69個縣(市、區),是2012年以來該省遭遇的最重旱情。
【資料圖】
魏守良介紹,泥灣村牧馬堰和古佛堰兩條溝渠的水源來自都江堰灌區。潤澤成都平原兩千余年的都江堰灌區今年也遭遇了干旱挑戰。灌區7月降水比去年同期減少了六成以上。為應對旱情,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陸續組織往灌區各地輸水2.4億立方米,保障水稻正常生長。都江堰灌區目前蓄水尚有10億立方米左右,蓄水量保持正常。
8月12日,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抗旱減災工作專題會議在成都召開,會議提出多項有針對性的措施。包括進一步把責任落實到位、落實到人,加強旱情分析研判,做好應急預案和應對措施準備;主動出擊,加強對供水設施設備的問題排查、檢修和維護,持續加大供水保障力度;立足“防大旱、抗長旱”,采取有力措施確保農業灌溉用水;把蓄水保水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工作預見性,做好應對極端情況的準備。
此外,針對旱情,四川省農業氣象中心也提前發出提醒,要求各地應加強以防范高溫熱害為主的田間管理,對已遭受熱害的作物,要科學合理施肥,促其恢復生長;要加強病蟲害監測,重點關注細菌性病害和遷飛性害蟲的發生。(經濟日報記者 劉 暢)
湖北:有序開展科技抗災
“現在水稻處于揚花期,不能讓作物受旱。利用鎮上鋪設的水管,可以從大河抽水到田里,我家100多畝水稻受旱情影響不大。”8月11日上午,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區分鄉鎮大中壩村,村民劉宗學告訴記者,為確保糧食不減產,夷陵區農業農村局組織專業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查看旱情和農作物生長情況,幫助改善抗旱條件,解決技術問題。
今年入汛以來,湖北省晴熱高溫持續、降雨普遍偏少、來水明顯下降,防旱抗旱形勢嚴峻。湖北省農業農村系統把“抗旱保苗”作為重中之重,迅速組織1006支工作隊、1.4萬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千方百計抗旱減災保豐收。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已于8月13日啟動抗旱四級應急響應,目前全省97.3萬干部群眾參加抗旱,累計投入抗旱資金6.1億元,投入抗旱泵站26882座、機電井10344眼、機動抗旱設備22.7萬臺套。
針對不同作物、不同苗情、不同災情,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精準施策,密集發布各類作物抗高溫干旱技術意見,指導各地有序開展科技抗災。同時,組派13個服務指導組,分區包片開展378次督導指導工作,累計防治水稻病蟲害6880萬畝次、玉米病蟲害512萬畝次。
襄陽市制定完善應急預案,出臺指導意見,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累計動員抗旱勞力7.9萬人次,出動抗旱設備2.5萬余臺套,完成抗旱澆灌面積514萬畝次。面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及草地貪夜蛾等蟲害呈中等發生趨勢,黃石市力爭“蟲口奪糧”,先后發布病蟲信息28期,防治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等病蟲害35.8萬畝。
湖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廖志偉表示:“預計未來旱情還將迅速發展。對水庫來說,首先要多蓄水,加大抽水、調水力度,其次還要惜水保水,不能大水漫灌。此外,引水調水工程要持續發揮跨區域調水作用。”
截至8月15日,湖北省農作物因旱受災面積553.5萬畝,水利部門已調度356處大中型灌區放水灌溉,日供水量達1.37億立方米,目前累計供水55.87億立方米,灌溉農田3750萬畝。(經濟日報記者 董慶森 柳 潔)
江西:大力引水抗旱保墑
江西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局地出現較為嚴重的旱情。江西各地各部門采取積極措施,通過科學防旱抗旱確保秋糧豐收。
在九江市德安縣塘山鄉政府大樓,各村的小組長正在有序領取水泵。塘山鄉石源村二十組組長曾寶林說:“買一臺水泵配套下來得花兩三千元,是很大的一筆開銷。正為這個發愁,鄉里就通知來領水泵,真是太感謝了。”
作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曾寶林家中承包了上百畝水田。眼下正是水稻抽穗關鍵時期,如果供水不及時,對產量影響非常大。此次塘山鄉共發放水泵、水管等設備60余件套。鄉政府也立即調配有經驗的鄉村黨員干部隨同農戶一起去抽水灌溉。隨著抽水機響起的轟鳴聲,噴出的活水流入灌溉渠道,農戶們緊皺的眉頭終于舒展了。
在加大引水力度的同時,江西各地加強作物田間管理,采取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及秸稈覆蓋等抗旱保墑措施,科學抗旱保墑。分宜縣高嵐鄉下塘村種糧大戶鐘有生的1200畝晚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這些天來,他天天頂著烈日在田間奔走。當地農業部門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把脈開方”。“我們組建農技服務小分隊奔赴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做好抗旱工作,確保災情及時發現、及時處置、有效應對,保障豐產豐收,顆粒歸倉。”分宜縣農糧局農技站站長鐘禮明說。
江西各地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尋找水源,挖掘抗旱井,安裝抽水泵,全力抗旱救災。宜春市靖安縣仁首鎮周口村黨支部書記、主任熊四清帶領30余名干部群眾,對全村6個組2個主要片區的農田開展抗旱工作,6小時就完成了村域內600多畝受旱農田的灌水工作,將旱情影響降到最低。在南昌市進賢縣二塘鄉康樂村,500余畝水稻田急需灌溉,村黨支部書記文紅球帶領村黨員突擊隊30余人,四處尋找水源。在信江二塘段發現可用水源后,文紅球帶領大家一起架電線、鋪水管,用水泵日夜抽水,將水引入溝渠。“未來一段時間,干旱天氣仍將持續,旱情形勢愈發嚴峻!我們會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想盡一切辦法為民解憂,確保秋糧豐收!”二塘鄉常務副鄉長馬長貴說。(經濟日報記者 賴永峰 劉 興)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