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訊息:「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大盾構打通地下交通大動脈
(資料圖)
飛天有神舟,潛海有蛟龍,追風有高鐵,入地有盾構。大盾構如今已成為中國一張亮麗的名片。
炎炎夏日,在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現場,建設者們正在地下隧道操控著最先進的國產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相繼穿越城市副中心樞紐、京秦鐵路等多個重要節點,即將到達中間風井,進行二次始發。
“得益于超大直徑盾構和水下隧道施工技術的發展,隧道貫通后,北京東六環會搬入地下,將有效緩解交通擁堵、整合城市空間環境,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務水平。”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總經理陳鵬從建設南京長江隧道開始,見證了中國大盾構施工從無到有、從跟跑到領跑的過程,也見證了大盾構穿越江河湖海城,助力中國交通發展的歷史。
作為中鐵十四局大盾構技術專家,近10年間,陳鵬參與建設的南京地鐵10號線長江隧道、武漢地鐵8號線長江隧道從地下打破了長江對城市交通的阻隔;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實現了高鐵穿越城市核心區的夢想,助力百年京張再升級;濟南黃河隧道完成了超大直徑盾構隧道首次穿越地上懸河的壯舉,助力濟南城市發展空間加速拓展……
然而,在大盾構施工初期,他們遇到了很多困難。
“在建設南京長江隧道時,我們要花高價錢請外國工程師調試設備,安裝、維修零部件。外國專家實行技術封鎖,不許中方人員靠近,更不用說學習參數計算方法、設備管理理念。”陳鵬回憶道,憑著不服輸的勁頭,通過反復操作、維修、保養等,他們慢慢掌握了盾構施工的基本要領,又經過10多年的探索,最終掌握了超大直徑盾構施工的核心技術,實現了穿越地質、盾構直徑、涉及行業等五個全覆蓋。
如今,大盾構施工技術作為最先進的長大隧道和水下隧道挖掘方式之一,被廣泛應用于鐵路、公路、地鐵、輸電等領域,成為服務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的一項重要技術。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穿江過海通道的規劃和建設也迎來了快速增長期。目前,僅長江下就有9條隧道在建,在粵港澳大灣區,正在修建深江鐵路珠江口海底隧道、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等5條穿海隧道,為大灣區的交通建設貢獻出力量。 (經濟日報記者 齊 慧)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