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充分釋放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效能
【資料圖】
劉 琪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高位運行,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需穩固的情況下,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不僅有利于短期穩定經濟增長,更有利于調整未來供給結構。
基于此,以促進基建投資為主要抓手的增量政策正加速推出。基建投資具有明顯的乘數效應,短期可以拉動GDP、增加就業、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長期可以為下一輪經濟增長和創新打下基礎。
不過,由于基建項目具有投資周期長、資金需求大、產業鏈條長的特點,因此大規模基建投資需要資金支持為其保駕護航。為解決重大項目資本金到位難等問題,人民銀行支持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分別設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規模共3000億元。這一舉措有利于滿足重大項目資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撬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盡快形成基礎設施建設實物工作量。
為有效落實決策部署,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快速推進金融工具落地——前者于7月21日成立國開基礎設施基金有限公司,后者在7月20日成立農發基礎設施基金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分別于7月22日、7月21日完成首批項目資金投放,為項目建設及時注入資金活水。
進入8月份,資金投放節奏進一步加快。截至8月20日凌晨,農發基礎設施基金完成全部900億元資金投放,支持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500余個,可拉動項目總投資超萬億元。
日前,人民銀行召開的部分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上再次強調,“政策性開發性銀行要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大對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相關項目的支持力度,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并帶動貸款投放”。
筆者認為,為進一步釋放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政策效能,一方面要加強政府部門、城投平臺、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的協調配合。政府做好項目前期的研究論證、申報和審批工作,政策性開發性銀行提供資本金或信貸額度支持,商業銀行積極投放配套資金,有條件的項目可以通過PPP模式或REITs等創新型工具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拓寬融資渠道。
另一方面,2015年,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也曾通過發行專項建設債券來補充重大項目的資本金。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運用方式可以參考此前經驗,以市場化原則為基礎,加強項目監督與資金管理,按照規范程序為項目提供資本金或信貸支持。
此外,還需狠抓落實,進一步加快項目開工建設,以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貢獻。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