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聚焦:“小番茄”也有大格局
原標題:內蒙古烏蘭察布跨界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小番茄”也有大格局
秋高氣爽,烏蘭察布宏福現代農業產業園里不僅綠意盎然,更是碩果累累。層層疊疊的綠葉下面,或鮮紅或嫩黃或翠綠的串收小番茄像一串串珍珠從藤蔓上垂下來,懸掛在用于無土栽培的吊架上,令人垂涎欲滴。
烏蘭察布宏福現代農業產業園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以下簡稱“察右前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是以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融合發展和創新發展為引領,以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和京蒙對口幫扶為驅動的農業產業園。
(資料圖)
“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總體要求,烏蘭察布市近年來采取多項務實舉措,全面推進節能降碳工作。”烏蘭察布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志林說。
工業余熱為番茄“保暖”
“我們公司全套引進吸收荷蘭先進的溫室建造技術、生產設備和智能化管控技術,采用精準水肥控制、熊蜂授粉、生物防治、無土栽培和飲用水灌溉,將現代尖端農業技術融入作物種植中。”烏蘭察布宏福農業有限公司生產經理袁偉告訴記者,產業園一期項目以種植小番茄為主,還有部分大番茄和青椒等果蔬,目前每天產量在40噸左右。今年上半年,一期項目共生產了近6000噸果蔬,產品遠銷北上廣深等地。
來自察右前旗土貴烏拉鎮的張利青是烏蘭察布宏福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第一批員工。在一排排吊架之間的軌道上,張利青正跟工友一起開著作業車修剪枝葉或采摘果實。這條冬天用來保溫的軌道熱量來自15公里外的冶金企業,并且是免費的。
袁偉解釋說,這些“遠道而來”的熱源來自烏蘭察布市旭峰新創實業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工業用水需要冷卻,產業園的大棚需要保溫,各取所需。“我們的番茄生長期只需要2個月,之后就會進入產出期。如果條件允許,這些番茄的產出期可達12個月,其中適宜的溫度是重要條件之一。烏蘭察布冬天漫長,冬季供暖是我們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為此,當地啟動了這項工業余熱綜合利用項目。”袁偉說。
烏蘭察布市旭峰新創實業有限公司位于烏蘭察布京蒙合作產業開發區察右前旗產業園,是當地規模較大的特種冶金生產企業。該公司行政部部長宋丹說,公司在工業生產中的循環水需要降溫,一般通過冷卻塔進行操作,在噴淋降溫過程中會出現水的損耗,此外還會產生電費等其他費用。而通過給烏蘭察布宏福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土貴烏拉鎮提供工業余熱的方式,不僅能夠降低水的損耗,還能節省費用。
袁偉說,在實現供熱管網互聯互通的前提下,推進旭峰新創公司工業余熱綜合利用,可解決園區冬季70%至80%的供熱需求。經余熱綜合利用改造的旭峰礦熱爐冷卻系統年均節約用電量和用水量分別可達120萬千瓦時和8.2萬噸。工業廢熱的回收利用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工業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年均排放量分別可減少7.3萬噸、1.4噸與5.5噸。
袁偉說,除了這個工業余熱綜合利用項目,公司還針對產業園區實際情況增加了一些保暖設計,“通過工業余熱綜合利用工程項目和保暖設計,我們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每平方米僅需要38元供暖費用,比當地傳統供暖模式低40元左右,有效降低了成本”。
探索能源循環綜合利用
烏蘭察布市旭峰新創實業有限公司作為高載能企業之一,是當地的碳排放大戶。宋丹介紹,公司一年可供綜合利用的一氧化碳達1億多標準立方米。“我們建設了礦熱爐煤氣制甲醇生產線,把碳從氣態轉化成液態。甲醇是很多化工廠的基礎原材料,這些一氧化碳就這樣又進入了另外一個工業循環。目前這條生產線已經投產2年多,可年產15萬噸精甲醇。”
宋丹說,下一步公司將以這些精甲醇為基材,繼續延鏈補鏈,建設年產10萬噸碳酸二甲酯和2萬噸碳酸甲乙酯的生產線,這條生產線的末端就是年產20萬噸的食品級二氧化碳和年產2萬噸的干冰。“通過這套工序,基本可以消化95%以上公司產出的二氧化碳。食品級二氧化碳和干冰也將根據需求陸續進入市場。目前這條新的生產線正在緊張建設當中,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可以投入生產。”宋丹說。
烏蘭察布宏福現代農業產業園也對二氧化碳的綜合有效利用進行了積極嘗試。袁偉介紹:“番茄生長本來就需要二氧化碳,如果要達到我們要求的生長狀態,讓病蟲害減少到最低水平,1萬平方米的溫室大棚每天還需要額外補充2噸左右的二氧化碳。”袁偉介紹,為了讓作物“吃飽喝足”,公司在技術上大膽實施創新,通過引進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回收利用燃氣鍋爐供熱產生的工業廢氣,化廢氣為“肥料”,為大棚農作物光合作用供應二氧化碳,有效實現了二氧化碳排放和利用的良性循環。“不過目前這部分二氧化碳的量還不大,我們正在考慮繼續與旭峰新創公司合作,從他們那里購買二氧化碳,供給溫室大棚。”袁偉說。
內蒙古烏蘭察布京蒙合作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徐永明說,烏蘭察布京蒙合作產業開發區察右前旗產業園主導產業是冶金化工,大部分企業屬于高能耗高排放企業,節能降碳減排,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是園區近年來的工作重點。“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其中包括礦熱爐的密閉處理、尾氣廢渣的綜合治理等。旭峰新創的工業余熱和二氧化碳綜合利用項目是其中的一部分。”徐永明說。
徐永明說,旭峰新創的工業余熱綜合利用項目從去年年底開始供熱一直到今年5月底天氣轉暖,各方面運行都比較正常。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供熱面積為30多萬平方米,設計的總供熱面積約為60多萬平方米,后續將根據需求情況進行調整。截至目前,政府在管道建設等方面已投入1.2億元。在二氧化碳綜合利用上,園區內企業也都在想方設法提高二氧化碳的利用率,旭峰新創的舉措是比較有效果的,其發展思路也屬于行業前沿。
據介紹,察右前旗將繼續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加快“創新驅動、跨界融合、綠色發展”戰略步伐,探索能源循環綜合利用的清潔生產路徑,在做好節能減排、減污降碳“減法”的基礎上,以三產融合發展的“加法”服務國家“雙碳”戰略全局,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賽道上加速沖刺。
多措并舉走穩“雙碳”之路
“近年來,烏蘭察布市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積極發展壯大新能源產業,推動能源結構由粗放高碳型向綠色低碳型轉變。”李志林說,與此同時,當地主動拓展工業綠能替代場景,積極謀劃“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提出了覆蓋“電源、電網、負荷、儲能”的整體解決方案。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按照“技改升級一批、延鏈補強一批、淘汰退出一批”和“除塵密閉化、能耗值標桿化、資源循環利用化、數字化、綠能化”五化改造要求,烏蘭察布市“兩高”項目647個問題已整改完成641個,整改完成率達99.1%。
李志林說,今年上半年,當地通過余熱余氣發電、回收等方式,11家鐵合金企業完成密閉化改造,9家企業建立發電機組,完成“點天燈”問題整改,大幅提高了鐵合金企業能效水平,鐵合金企業逐漸向規范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
此外,烏蘭察布還積極組織開展園區綠能替代規劃方案編制工作,在察哈爾高新技術開發區規劃智慧低碳大數據園區建設,并依托石墨電極、負極材料、高端化工等高附加值產業在多地探索建設新型零碳工業園區,為全市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建設提供強勁支撐。
據介紹,截至目前,烏蘭察布市新能源總裝機達到752.4萬千瓦,新能源裝機占比達48%;發電量162.2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32.3%。充沛的綠電為實現“雙碳”目標、工業低碳循環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4.4%,能源消費總量增速預計在3%左右,單位GDP能耗呈下降趨勢。
“目前,烏蘭察布市已成立由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烏蘭察布市碳達峰碳中和“1+N+X”政策體系編制工作實施方案》。”李志林介紹,根據相關要求,烏蘭察布市各領域各部門將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對標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深入細致研究,對照相關要求,因地制宜出臺各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記者 余健)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