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訊:淺談鼻咽癌初篩
冼宇飛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干部健康管理中心耳鼻喉專科主治醫師,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健康管理專委會委員
邱前輝 廣東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鼻科主任,廣東康復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鼻顱底外科專業主任委員
【資料圖】
文/冼宇飛 邱前輝
鼻咽癌發病早期癥狀不明顯易被忽略,因此門診確診的病人以中晚期鼻咽癌多見。定期體檢發現的鼻咽癌多為早期,故而對鼻咽癌定期初篩很有必要。
早發現
注意鼻咽癌早期臨床癥狀
前幾天筆者和好友敘舊時,借著昏暗的燈光,無意間發現他右邊頸部稍隆起。從他抱怨中得知,他前幾周感冒,當時咽部痛得厲害,連右邊的淋巴結都腫了起來,吃了幾天消炎藥才好些。但這淋巴結卻沒縮回去,不痛不癢的,現在右耳仍覺得被什么東西塞著。聽著他還在侃侃而談,我卻憂心忡忡。離別時我很認真地建議他明天趕緊去門診做個電子鼻咽鏡檢查,他還笑著說我拉業務都拉到他頭上。最終他確診為鼻咽癌(未分化鱗癌)中晚期,細問后得知他的叔叔3年前因鼻咽癌去世了。
鼻咽癌的好發人群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及家族性。我國南方沿海一帶特別是廣東省發病率很高, 高發年齡30~50歲,男性多見,男女比例為2∶1。其中以廣東省四會市為中心形成一個高發核心地帶,其發病率可達34.01人/10萬(男)、11.15人/10萬(女)。
因鼻咽部解剖位置隱蔽,病變時早期缺乏相對固定癥狀,多因蔓延鄰近結構或淋巴轉移后才引起注意,臨床上很容易延誤診斷。但注意以下鼻咽癌早期臨床癥狀,有助于及早發現:
1、時有時無地回縮涕中帶血,因這一首發癥狀去看醫生的約占30%-40%。
2、耳鳴、耳悶塞感及聽力下降,有時甚至連醫生也易誤診為分泌性中耳炎。因這首發癥狀去看醫生的占5%-10%。
3、單側頸淋巴結無痛性進行性增大,質硬不活動,因這首發癥狀去看醫生占60%以上。此刻已是頸淋巴結轉移,屬于鼻咽癌中晚期。由此可見門診確診的鼻咽癌多為中晚期。
4、不典型癥狀(直接侵犯顱底型鼻咽癌):如單純頭痛,伴或不伴面部麻木、視物重影,就連耳鼻喉??漆t生也不會優先想到鼻咽癌,最終確診卻又是中晚期,以類似癥狀者去看??漆t生的不足2%。
上述所有癥狀,并非鼻咽癌患者都會如數出現,可能僅其中一兩項而已。如單純鼻塞、耳悶塞感,大多數人自認為普通感冒而已。
早排查
如何選擇鼻咽部檢查?
該腫瘤如此無聲悄然降臨,臨床上用什么檢查來排查?鼻咽惡性腫瘤的常規輔助檢查包括以下:
1、鼻咽部視覺上檢查:間接鼻咽鏡和電子纖維鼻咽鏡;
2、抽血EB病毒相關檢查;
3、影像學(如鼻咽部CT、MR、全身PET檢查);
4、有創性檢查:鼻咽部病理活檢。
這些鼻咽部檢查各自有何優劣勢?
1、鼻咽癌初篩首選是間接鼻咽鏡檢查,因腫瘤特性多向鼻咽腔內生長,間接鼻咽鏡能察覺80%-90%鼻咽部異常。該檢查方便、經濟、無創,但卻很依賴被檢查者的配合。據不完全統計,約20%-30%咽反射敏感的人難配合該項檢查,醫生難以觀察到鼻咽部,因此需用電子鼻咽鏡。
2、電子纖維鼻咽鏡是間接鼻咽鏡的升級版,對咽反射敏感人群也能很好發現鼻咽部的異常情況。但對上行型擴展鼻咽癌(先直接侵犯顱底)病人仍難以發現,只能由影像學來補充。
3、影像學(CT、MR、PET等)是確定腫瘤范圍的最好方法,但無法明確具體病理(因其他腫瘤如鼻咽纖維血管瘤也可在鼻咽部,治療方案卻完全不一樣),有放射性且費用高,不會作為初篩之首選。
4、病理活檢是腫瘤的金指標,準確性高,但屬有創性檢查。
5、EB病毒雖已證實與鼻咽癌有一定程度相關,但EB相關檢查項目僅為輔助,因EB病毒升高對鼻咽癌缺乏特異性,可與如淋巴瘤等多種疾病相關,而且還存在少數確診鼻咽癌病人的EB病毒居然是陰性的情況。EB病毒的治療目前并沒有特效手段,大多數都能夠自愈。EB病毒升高是不能輕視的警示,建議復查電子鼻咽鏡。如有家族史,復查鼻咽部CT更佳。
重視初篩
早診早治預后較好
目前,鼻咽癌易感基因已經在高發家系和散發人群中被確定了,而食用過多臘味和含亞硝胺的腌制食品,攝入過多鎳、鉛等有害微量元素,這些遺傳因素與生活習慣因素,已被認為與鼻咽癌相關。
早發現,早治療,腫瘤并不可怕。鼻咽癌早診斷,早放射治療,預后較好,因此對可疑患者應及時作鼻咽部活檢。而中晚期病例以及放射后未控制和復發者適宜綜合治療,可改善部分患者預后。因此,在鼻咽癌高發的廣東省,建議每年做一次鼻咽癌篩查,而血緣近親有患鼻咽癌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檢查兩次。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