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要聞:央行重磅發布!數字人民幣大招來了 這些場景都用得上
9月8日,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稱“數研所”)在2022第二屆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上正式發布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預付資金管理產品——“元管家”,可在預付消費服務場景防范商戶挪用資金、保障用戶權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率先落地北京教培場景
“元管家”在數字人民幣的錢包上部署智能合約,在預付消費服務場景提供防范商戶挪用資金、保障用戶權益的解決方案。
舉個例子:王女士給孩子報了一年的培訓班,以前是直接給培訓機構兩萬元,現在兩萬元存管在數字人民幣錢包里,孩子每上一次課,加載在錢包上的智能合約就自動給培訓機構付一次錢。錢在花出去之前還屬于王女士。這樣一來,再也不用擔心商家挪用資金甚至卷款跑路了。
那么,什么是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
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是指基于預定事件觸發、自動執行的可控制數字人民幣的計算機程序。簡單來講,就是用計算機程序寫一份合同,按照約定條件自動完成數字人民幣支付履行合約義務。
作為預付資金管理的平臺,北京市商務中心區信鏈科技有限公司在數研所指導下推出“數字人民幣資金管理模式”。該公司副總經理洪宇青介紹,這一模式將預付式消費轉變為即時式消費,進一步明確預付資金所有權歸屬于消費者,確保預存資金不被挪用。
用戶可在上述平臺上使用數字人民幣購買相關產品。北京市朝陽區厚海培訓學校是首批參與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預付消費服務項目的商戶。該校校辦主任黃亞鋒指出,隨著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投入使用,家長們可以享受更加放心的服務,培訓機構借助數字化平臺幫忙解決資金管理和家長信任的問題,一旦信任關系建立起來,就不愁沒有客源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市場需求迫切應用場景廣泛
“目前,我們已經收到了來自很多行業、地區迫切希望應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市場需求。”人民銀行數研所副所長狄剛介紹,比如,財政補貼、貸款、科研經費等,對資金發放對象和支付用途有嚴格限定的場景;預付資金管理、資金歸集、智能分賬等,涉及資金存管、存在多個主體之間復雜資金往來關系的場景;周期繳費、押金退還等,需要保障資金及時自動劃轉的場景;高度依賴可信信息輸入的供應鏈貿易等場景。
狄剛稱,在這些典型場景中,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都將展現出控制風險、保障權益、增進互信、降本增效等積極作用,為社會數字化和智能化治理提供支持。
作為數字人民幣的運營機構,商業銀行也積極地參與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場景搭建。交通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張曉峰介紹,交行初步形成了圍繞行業特有專業屬性的智能合約模版,嵌入美麗鄉村、教育培訓、企業服務等行業場景,錘煉可插拔、能拼裝、快輸出的智能合約產品服務,并結合區域特點和客戶特性,進一步配套針對性的智能合約產品儲備和閉環式解決方案。
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表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已在消費紅包、政府補貼、零售營銷、預付資金管理等領域成功應用,取得良好效果。
范一飛強調,未來在具體推進中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要在支撐數字經濟發展、服務營商環境建設和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方面切實發揮作用。二是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要堅持開放包容、公平競爭,要在央行中心化管理和“雙層運營”架構的原則下統籌推進,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壁壘。三是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要注意制度銜接和剩余風險防范。
多維度推進后期生態建設
“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建設工作剛剛起步,仍有大量的基礎工作要做。”狄剛介紹,數研所將在央行中心化管理和雙層運營框架下繼續扎實推進相關工作。
具體而言,狄剛表示,一是有序推廣成熟的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解決方案,從教育培訓行業拓展至零售、餐飲、體育、員工福利等各類具有預付資金管理需求的場景,運用監管科技手段助力相關行業防范風險、促進消費、激發活力。
二是響應各行業差異化的市場需求,進一步豐富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解決方案,在資金歸集、智能分賬等資金結算領域,商戶營銷、智能繳費等零售領域,內外貿易等領域落地智能合約應用。
三是繼續深入開展前沿技術研究,持續優化底座支撐能力,加快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服務平臺建設。
四是建立完善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機制,保障合約模板的合法性、有效性和互通性,推進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可信環境,并制定配套的業務規范、技術標準,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有效的激勵機制,廣泛發揮社會創新力量。
運營機構也將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領域持續發力。張曉峰指出,交行后續將利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服務平臺的開放和開源,協同合作機構共同豐富智能合約模版,共建智能合約生態,拓展在財政、民生等公共領域的應用,實現對公共資金的全鏈路監控,提升政府資金效用。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