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視點!上半年汽車行業并購金額超1793億元,新能源成重點
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共完成254起境內外并購交易,已披露的交易金額超17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6%。其中,整車制造領域交易數量達31筆,交易金額658億元人民幣;汽車零部件領域達153筆,交易金額837億元人民幣;汽車后市場領域為70筆,交易金額298億元人民幣。
(相關資料圖)
路谷春表示:“政策、技術、需求三方面共同驅動汽車行業持續釋放增長潛力,吸引了各類投資者高度關注。未來,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還將繼續在低碳轉型、降本增效、技術升級等方面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今日(9月29日),普華永道發布《2022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并購活動回顧及趨勢展望》,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完成254起境內外并購交易,已披露的交易金額超17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6%。
分地區看,廣東、上海、江蘇三地投資氛圍最為濃厚,交易數量均在30筆以上,這得益于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厚積的整體產業優勢、政策扶持以及人才、技術的集中度與先發性。
“掌握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至關重要,”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金軍直言,“二者是支撐汽車行業參與者在快速演變的市場競爭格局中,增加韌性、應對不可預測因素能力的主要來源。創新突破作為關鍵詞貫穿其中,將成為重要價值增長點,贏得資本市場青睞。”
確實,今年上半年,宏觀形勢趨于復雜,汽車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不過,伴隨支持性與規劃性政策逐漸落地、技術升級拉動產業價值攀升、市場需求尚具可觀空間等利好因素,汽車行業仍成為各方資金的關注焦點。
尤其是政策面,日前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內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普華永道中國稅務部合伙人陳希萌表示:“這一舉措既有助于激發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潛能,也降低了車企制定新財年研產銷計劃的不確定性,同時還體現了中國政府致力于實現雙碳目標的積極努力。”
有了政策的支持,社會面的資金也有了出手的底氣。普華永道表示,今年上半年,整車制造領域受造車新勢力強勁入局以及傳統汽車廠商加速產業整合驅動,投資總量可觀;汽車零部件領域電動化汽車部件、自動駕駛、智能駕駛等賽道風頭強勁,吸金熱度不減;汽車后市場領域受宏觀環境影響交易增勢放緩。
其中,整車制造領域上半年交易數量達31筆,交易金額658億元人民幣。新能源汽車勢頭強勁,出現傳統造車企業背書的新能源品牌、登上主流舞臺的造車新勢力和跨界加入戰局的互聯網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與此同時,傳統燃油車廠商也在加速整合,規模效應在議價能力、戰略調整的主動性等方面都為主機廠提供更多支撐,或將為其業務分拆布局新能源賽道提供更多可能。
汽車零部件領域上半年交易數量達153筆,交易金額837億元人民幣。電動化汽車部件和自動駕駛依然博得資本青睞,投資金額分別為574億元及919億元人民幣。自動駕駛在商用場景的落地仍在繼續,自動駕駛已經呈現出了較為清晰的商業化路線。
相比之下,汽車后市場領域并購交易節奏放緩。今年上半年交易數量為70筆,交易金額298億元人民幣。不過,隨著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發展不斷完善或創新相關衍生服務,汽車后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此外,在政策引導、消費者心理轉變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相關配套設施也迎來重大機遇。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汽車行業交易服務主管合伙人路谷春表示:“政策、技術、需求三方面共同驅動汽車行業持續釋放增長潛力,吸引了各類投資者高度關注。未來,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還將繼續在低碳轉型、降本增效、技術升級等方面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經濟網 記者陳夢宇)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