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速訊:城市美顏“向里轉”
【資料圖】
近來,遼寧許多城市不約而同把更新改造功夫下在“里子”上,由大廣場、寬馬路向背街小巷、老舊小區轉變,在地下管道、寬帶線路等不為人知甚至不為人見的細處補齊城市短板。這體現出由“顯績”向“潛績”轉變的政績觀,也凸顯了把百姓身邊小事當作心頭大事的民本思想和務實作為。
城市美顏“向里轉”,至少有兩點須經得起時間考驗。
其一,傾聽民聲,遵從民愿,才能讓“呼聲”變“掌聲”。以往背街小巷改造等多由政府部門拍板來決定輕重緩急,決定風格效果。很多街路風貌雖整齊劃一,卻失去了個性特色。有些老舊小區花壇留足了,卻沒施劃停車位。“一廂情愿式”改造怎能改到群眾的心坎里?為讓“老百姓盼的”與“黨和政府干的”緊密相連,沈陽市的辦法是傾聽民聲廣征民意,通過媒體面向社會,就背街小巷到底改什么、怎么改征集需求和良策,匯總市民提出的停車亂、電線密、路燈暗等10多類意見建議,并由改造部門全部采納。改造全程邀請市民監督,在施工現場張貼“智慧城管”二維碼,市民隨時可以提出意見。只有精準把握群眾需求,才能實現城市更新與群眾期盼的同頻共振,從而畫出為民服務的“最大同心圓”。
其二,微更新不是“低更新”,細處更得出精品。背街小巷改造能不能如標志性工程設計施工一般下力氣?沈陽中街百年古巷重現古風古韻的改造充分說明,“大師小做”可以有。政府部門起初以為民生類公益類小項目很難請到設計大師,但實際溝通下來,結果美好,魯迅美術學院的專家教授們主動請纓擔任城市街巷改造的“藝術總監”。沈陽背街小巷微更新順利達成初心——“沒有高水平的設計不開工”。城市微更新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城市系統和功能的全面升級,水、電、氣、暖等能夠實現一并改建到位,避免反復挖掘。同時,保留和挖掘背街小巷的內在文化元素,以“一巷一策”街景重構的方式,讓城市的每條老街古巷“小而美”“美得有味道”,既不失親切感,又能煥新顏、添活力。
我們都生活在城市一個個具體的街巷場景中,再大的城市,也需要有愛有味有幸福感的小巷。小巷有大美,需要用大愛來發掘。城市美顏不妨“向里轉”,通過對一草一木的用心用情,還原居民生活的原汁原味,進而讓城市顏值更出眾、內涵更深厚。 (孫潛彤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