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湖筆煥生機
湖筆,因發源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而得名善璉湖筆,有“毛穎之技甲天下、紫毫之價如金貴”之美譽。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湖筆制作技藝已傳承上千年。
(相關資料圖)
擇料、水盆、結頭、裝套……在湖州市南潯區善璉湖筆廠,非遺傳承人王曉華正在指導工匠制作湖筆。湖筆以“尖、齊、圓、健”四大特征聞名,為了達到這幾點,無數制筆匠人傾注心血、精益求精。
“以水盆這道工序為例,這是制筆的第二道工序,為保持動物毛形態,只能用冷水。”王曉華說,湖筆的筆尖一般由羊毫、狼毫制成,“水盆作業”的主要目的就是篩選出優質的筆豪,剔除雜毛,保證筆尖的質量。
王曉華以師徒結對方式,力行“傳、幫、帶”,培養了一大批能工巧匠,讓傳統湖筆煥發新生機。如今,王曉華所在的善璉湖筆廠已成為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年生產湖筆60萬支,銷售額800多萬元,銷往全國各地以及日本、韓國等國家。
“在湖筆制作這條路上走了大半輩子,希望制筆技藝和產業發展越來越好,越走越遠。”抱著這樣的想法,王曉華在傳統手藝里搞起了創新,在時代發展中找尋湖筆新定位。根據書寫者對線條粗細的要求,她已完成對“小楷白毫筆”“大楷羊毫加健筆”等產品的試制,贏得不少客戶青睞和大量訂單。
為了在傳承中創新,南潯區市場監管局還給湖筆換發二代“身份證”。湖筆包裝上的條形碼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二維碼。
“二維碼存儲容量大,既能存儲數字、字母,又能存儲圖片、音頻、視頻,對于湖筆傳承保護和創新利用具有深遠意義。”南潯區市場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李學明說,今年5月,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浙江省市場監管局與國際物品編碼組織共同簽署三方聯合聲明,推動浙江省建設全球二維碼遷移計劃示范區。南潯區先行先試,逐步給湖筆換貼二維碼。通過這張新身份證,消費者不僅能獲取湖筆生產、流通、消費、監管等各環節信息,還能領略湖筆的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目前,南潯區47家“善璉湖筆”生產企業的606個湖筆產品實現實體轉碼,10家銷售終端實現應用商品二維碼結算功能。
王曉華等善璉湖筆從業者認為,二維碼成為湖筆的嶄新“身份證”,可以帶動湖筆生產制作和文旅相關產業發展。
在弘揚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進程中,湖筆產業展現了光明前景和廣闊空間。目前,南潯區已制定湖筆制作技藝傳承保護規劃,依托善璉湖筆廠傳承保護基地,培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制筆技藝帶頭人29人。不斷提升善璉湖筆知名度、美譽度,投資3億元建設湖筆工坊、湖筆文化產業園等產業平臺,招引高文化附加值精品項目8個,打造了集觀光、購物、體驗為一體的文化旅游區和特色產業集聚區。截至目前,入駐企業390余家,培育年產值500萬元以上企業3家。
讓湖筆技藝傳承活起來,產品的推陳出新必不可少。有著280多年歷史的王一品齋筆莊,在制作傳統湖筆基礎上,開發大量新品,現有產品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類,各式湖筆多達500余種,年產量20多萬支。
“我們推出定制湖筆、復刻古代名筆和文房套裝,通過品牌聯名和跨界合作,讓老字號煥發新生機。”王一品齋筆莊負責人許劍鋒說,他們打造富有韻味的文化禮品,遠銷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一些針對特定用途設計的湖筆也為筆莊開辟新市場,每到春節,筆莊對聯專用兼毫筆就供不應求。
這些年,王一品齋筆莊還和網絡文創公司合作,通過虛擬二次元世界,讓玩家選擇毛筆作為道具,拉近古老非遺和年輕人之間的距離,吸引更多人關注湖筆,為線下消費引流。“不斷推陳出新,讓大家感受到湖筆和中國書法的獨特魅力,使非遺走進更多人的生活。”許劍鋒說。
湖筆傳承發展,離不開各類市場主體和新型業態。“大家看,每一根筆毫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在南潯區善璉鎮雙鹿湖筆店鋪,姚玉粼夫婦正在直播帶貨。她介紹,通過拍攝短視頻、直播講解帶貨,能夠更加全面地展現湖筆制作技藝,讓觀眾直觀感受匠人手藝和湖筆制作過程;借助直播帶貨,店鋪的湖筆賣得很好。
非遺活起來,湖筆產業興起來。目前,僅善璉鎮湖筆市場主體已超過400家,從業人員接近3000人,年制筆1400萬支,年銷售額近8億元,湖筆成為當地特色支柱產業。 (經濟日報記者 柳 文)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