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患者 入冬了可別忘了保暖
11月30日,江蘇最低氣溫降至-7℃,南京全天的氣溫也在0℃附近,官宣入冬!近些日子,走進南京市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徐蕾診間的類風濕患者又多了起來。“低溫”+“陰雨”,可是讓不少類風濕患者苦不堪言。
類風濕關節炎真的是和“不死的癌癥”劃等號嗎?望著腫脹疼痛的關節,患者們究竟該咋辦?本期大咖健康課,一起聽聽徐蕾主任的建議。
通訊員 夏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資料圖】
典型病例
擅自停了藥 六旬類風濕病人不得不坐上輪椅
“痛得我走不起來啊,一個膝蓋腫成了兩個大。”來到徐蕾主任的門診就診時,63歲的馬鞍山患者戴先生(化姓)已經膝蓋腫脹疼痛到無法站立行走,被家里人用輪椅推進了診室。
自從兩年多以前確診了類風濕關節炎,戴先生起初還對求醫問藥抱有積極的心態,“當時看過西醫吃過抗炎鎮痛藥,確實是有一些緩解的,但后來聽人家說老吃藥不好就沒再吃了。”可隱隱的膝蓋疼還是反復折磨著戴先生,前一陣,他又在當地私人診所開了些中藥來吃,“但效果不明顯,就也沒怎么吃了。”
一周前,戴先生感到往日隱隱的關節疼痛急劇加重,甚至連爬起來走路都費勁,這才在家人的勸說下來到了南京市中醫院就醫。徐蕾主任告訴記者,像戴先生這樣的病例并不少見,“其實無論是中醫的辯證施治還是西醫的慢作用藥都要堅持治療。”
經過辯證,戴先生的類風濕關節炎屬于痰瘀痹阻證,肢體關節疼痛固定,屈伸不利,關節腫大,僵硬變形。收治入院后,徐蕾主任把治療重點放在了化痰行瘀、蠲痹通絡上。配合特色的中醫輔助治療,戴先生的癥狀得到了有效緩解,不日便可出院。
1 類風濕關節炎≠“不死的癌癥” 規范治療兩年可回歸正常生活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侵蝕性關節炎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慢性、進行性關節侵蝕和破壞為主,主要表現為全身多個關節疼痛,也可累及肺、腎等重要臟器。相關報告顯示,我國目前約有500萬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平均發病年齡只有45歲。
徐蕾主任介紹,在中醫看來類風濕關節炎又叫痹證、尪痹,是一種先天稟賦不足,后天感受風寒濕邪而誘發的關節炎。根據不同的癥狀表現,中醫痹癥中又分為風濕熱痹證、風寒濕痹證、痰瘀痹阻證,以及肝腎不足證、氣血不足證這些證。
有人認為患上類風濕關節炎就是得了“不死的癌癥”,但在徐蕾主任看來這樣的想法并不正確。“在通過兩年規范治療以后有些病人就不再發病了,便可以停藥也可以算是臨床治愈。”令人惋惜的是,在數百萬患者中,卻有很多患者和戴先生一樣因為覺得“治也難治好”“藥吃多了有壞處”就擅自停了藥,或是調整藥量。
徐蕾主任提醒,對于類風濕關節炎的規范化治療療程至少是兩年,通常2~3個月治療才會起效,即可控制病情。“所以剛開始吃藥的時候就要堅持用藥,不能說我吃一個月效果不好就不吃了。”雖然需要較長時間的服用藥物,但通過治療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并發癥。“堅持治療選對藥物,關節炎一定會得到控制,它并不是一個‘不死的癌癥’。”
2 中西醫治療齊上陣,療效更顯著
“通過規范的治療,99%的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不會加重,也不會出現關節畸形。”那么究竟有哪些方法呢?專家告訴記者,西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主要有慢作用藥用以緩解病情,也有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可用以緩解疼痛。同時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生物質制劑也越來越多地運用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
“中醫治療有我們自己的方法。”徐蕾主任介紹,在辯證之后中醫給予辯證施治也越來越得到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信任。具體來說,風寒濕痹證需祛風、散寒、化濕、通痹、風濕熱痹證則清熱、祛風、化濕、通痹。而對于病程比較長,關節已經有變形的痰瘀痹阻證治療重點則是化痰、活血、化瘀、通絡。若是病程長且氣血不足,則要補氣養血、活血通絡。
值得注意的是,中醫治療風濕病并沒有一味專注于藥物的作用,藥物也并非風濕病治療的唯一手段。在徐蕾主任看來,如今中醫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越來越成熟,方法多樣,療效顯著。“比如針灸、中藥離子導入、刮痧、艾灸、貼敷,甚至有食療、溫泉療法、熏洗療法、沐浴療法、泉水療法等等輔助治療方法可以緩解疼痛。”
更多提醒
應對寒冷冬季 戴好護膝護肘和手套
11月30日,南京官宣入冬。步入冬天,對類風濕患者以及患有各種關節炎疾病的人群來說可是個并不太“友好”的季節,徐蕾主任指出,溫度降低且濕度增加都會讓關節炎的關節癥狀比如說疼痛腫脹、活動不利加重。
由于氣溫下降時,患處關節會受到寒冷刺激,并通過神經反射傳導給神經中樞,促使皮膚和血管收縮,局部血管中血流速度明顯減慢,引起血管收縮擴張不充分,而類風濕患者患處血管神經功能不全,從而易有關節劇烈疼痛反應出現。同時,在天氣變冷且不注意保暖的情況下,寒冷刺激會導致關節內滑液黏度大大增加,關節神經敏感性也會增加,細胞會有充血水腫及炎性物質滲出的情況發生,血液及滑液中會有較多纖維蛋白原和透明質酸等物質,局部組織微循環也會隨之改變,末梢神經受到刺激后會產生疼痛感。
為了避免病情加重,徐蕾主任提醒,一定要做好關節和全身的保暖工作。“比如說可以養成看天氣預報的習慣。特別是對于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來說,今天晚上變天了、明天天轉涼了,就要準備好合適的衣服。該穿毛衣毛褲,就得穿毛衣毛褲了,尤其是關節炎病人,更加要注意保暖。”
徐蕾主任表示,尤其是容易出現膝關節腫脹疼痛、肘關節疼痛的病人在天轉涼后還可以選擇佩戴護膝、護肘。“類風濕病人的癥狀常常發生在手部的小關節,那么像這類病人出門我們建議就要佩戴好手套,預防疼痛的加重。”
【大咖小傳】
徐蕾 南京市名中醫,主任中醫師,學科帶頭人。從事本專業30余年,擅長診治類風濕關節炎、干燥綜合征、紅斑狼瘡、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系統性硬化癥、脊柱關節病、痛風等疾病。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京中醫藥學會中醫雜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