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收好這份防寒養生指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月7日迎來大雪節氣,這個節氣后,天氣開始變得更為寒冷。大風、大雪將會經常出現,氣溫驟降,患感冒、氣管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會比平時增多。在這個時期,該如何調整飲食起居增強抵抗力?又該如何調整心理狀態?天津市中醫一附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孫慶從衣食住行、情志調節等多方面給市民支招。
大雪標志著仲冬時節正式開始。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關節炎、骨折等疾病高發。特別是老人、孩子及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并在日常做好感冒防護。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外出戴好口罩,勤用活水洗手,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喝水、不吸煙、不酗酒;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家中如有人,通風時到沒有人的屋子躲一躲;搞好家庭環境衛生,保持室內和周圍環境清潔。
日常起居方面,冬季的早晨比較容易出現大霧天氣。霧滴中懸浮著的細小顆粒,吸進肺里對人體健康不利,同時,清晨是空氣中氧含量最少的時刻,要等到太陽出來后,植物才會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吸碳吐氧,使空氣的含氧量慢慢增加。所以,冬日不建議過早外出,10時以后16時以前,才是外出的最佳時間段。居室內還要保持適當的濕度,濕度過低會使上呼吸道黏膜水分丟失,使人的防御功能降低,咽喉干燥。尤其是有暖氣的屋子,尤其要注意室內空氣中的濕度,必要時可放一盆水或在屋里養些魚,以防空氣過于干燥。
飲食上應以溫補和御寒食物為主。平時的菜肴中可以多加入一些蔥、姜、蒜,每天喝一杯熱牛奶,適當吃芝麻、花生等食物。水果類可以吃些橙子和橘子。可食用柔軟甘潤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魚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宜多吃些海帶、紫菜、大白菜、玉米等含碘食物,不適合進食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燥熱食物。
飲食上也應根據自身的狀況來選擇,像具有面紅上火、口腔干燥干咳、口唇皸裂、皮膚干燥、毛發干枯等癥狀的陰虛人群應以防燥護陰、滋腎潤肺為主。如果是經常面色蒼白、四肢乏力、易疲勞怕冷的陽虛人群,應食用溫熱、熟軟的食物,如豆類、大棗、山藥、桂圓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雞肉等,忌食黏、干、硬、生冷的食物。
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少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這個時節,天寒地凍、萬物凋零,且光照時間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強,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切忌情緒激動,生氣動怒容易肝氣郁結,對心臟有明顯的負面影響,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保持情緒平和。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