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該如何應對|焦點熱門
(資料圖片)
大雪節氣過后,天氣寒冷,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都相對高發。今年冬季,又疊加新冠病毒流行,如果出現發熱、咳嗽、咽痛,應該如何應對?如何判斷是否應該去醫院?
“首先,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癥狀,不一定就是新冠。”上海市東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郭忠良表示,也可能只是普通感冒,或者是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流行性感冒,少數病人還可能是肺炎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癥狀。如果確實癥狀較重,可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家里已備的退熱類、止咳抗過敏類、清熱解毒類及祛痰類藥物,酌情使用,一般2天—5天癥狀就能明顯緩解。
即使呼吸道癥狀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也不必恐慌。郭忠良介紹,在臨床上,感染新冠病毒后,無癥狀和輕癥患者占到90%以上。絕大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只有極少數患者病情危重。感染奧密克戎后,一般3天—5天體溫基本恢復正常,2周內呼吸道癥狀基本緩解。
由于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力強,近期各家醫院的發熱門診、呼吸科門診的病人量可能會激增,從而導致就診排隊時間長,120救護車緊缺,甚至出現醫療擠兌,影響真正需要急救的重癥危重癥患者的及時救治。“大量的基礎研究和真實世界觀察發現,奧密克戎病毒對肺實質的損傷很小。”郭忠良建議新冠病毒感染者放松心態很重要,如果癥狀輕微則不需要用藥,多喝水,多休息,保證睡眠就可以了。
東方醫院感染科主任屈莉紅介紹,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高齡老人(80歲以上);肥胖癥人群(BMI大于35);合并糖尿病、嚴重高血壓、慢性呼吸道疾病、腎功能不全正在接受透析的人群;腫瘤晚期患者,尤其是需要規律放化療的患者;自身免疫力系統有缺陷的人群。“如果你是高風險人群,又有高熱等癥狀,建議還是前往醫院進一步就診評估。”
對于居家的非高危感染者來說,可以持續自我監測癥狀、體溫、脈搏和血氧飽和度。持續高熱(大于39℃)超過3天需要及時就醫。發熱時通常會伴有心率增快,一般體溫每上升1℃,心率會增快15—20次/分,因此發熱時出現心率或者脈搏增快是人體正常的代償表現,但如果伴隨心悸、心慌、胸痛或者心律不齊等,意味著需要就醫。
血氧飽和度的監測需要借助于指夾式脈氧儀,可以網購,一旦發現血氧飽和度下降至95%以下,應及時前往醫院。如果發熱后出現的癥狀越來越多,且逐漸加重,出現明顯呼吸困難、持續不能緩解的胸痛,甚至意識障礙時,也需及時就醫。
對于比較焦慮但又不想去醫院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東方醫院感染科醫生沈應秋支招:“包括東方醫院在內,上海多家醫院的發熱門診已經陸續開通了發熱門診電話熱線,以及發熱門診互聯網門診,大家如有需要可以咨詢或者在線聯系。” (記者 侍佳妮)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