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到處被搶購的電解質水,究竟是什么?
最近,“電解質水”爆火,從月初至12月15日,這個充滿化學氣質的詞匯在百度的搜索指數暴增了186倍。這也帶動一眾電解質飲料熱賣,包括外星人、寶礦力水特、尖叫等,線上店鋪一度售罄,處于補貨狀態(tài)。
所謂電解質,其實指的是人體體液中以離子形態(tài)存在的無機鹽物質,包括鉀離子、鈉離子、氯離子、鈣離子、鎂離子等。人體高溫或者運動排汗、飲食減少、腹瀉嘔吐等都容易造成電解質流失,也因此,電解質飲料成為可以補充人體水分的選項之一。
【資料圖】
近幾年,“科學補水”在飲料領域發(fā)展得越來越深入,專業(yè)的電解質水也經歷了從有糖到無糖、從“含量無標準電解質水”到接近人體體液滲透壓的“等滲電解質水”,消費者在市場上已經可以購買到運動員專用級別的補水飲料。借助今年這一波“電解質水”的瘋狂普及,“等滲”等電解質飲料未來很有可能占據補水飲料的主流。
失水后為什么越喝越渴?常規(guī)飲料加劇人體體液失衡
事實上,除了不含任何礦物質元素的純凈水,天然水、礦泉水、自來水和各種常規(guī)飲料,都可以稱得上是某種“電解質水”,差別只是在于電解質成分和含量。一般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在經歷過高溫或者運動大量排汗后,迅猛喝白水或者可樂等飲料,反而并不解渴,甚至會越喝越渴。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這里就需要引入一個“滲透壓”的概念——可以簡單理解為溶液的吸水能力,滲透壓相對較高的溶液(高滲)吸水能力強,反之(低滲)吸水能力弱。在正常的人體狀態(tài)中,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滲透壓相近,滲透壓范圍為280~320mOsm /L。人體在運動或者疾病狀態(tài)下大量出汗、脫水后,會導致水分和各類電解質(鉀、鈉、氯、鎂等)的流失,引發(fā)水-電解質失衡,從而導致細胞內液和外液的滲透壓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飲用大量水,尤其純凈水(典型的低滲溶液),會導致體液中細胞吸入大量純水分,從而造成體內電解質的沖淡稀釋,打破平衡,引發(fā)饑渴感甚至眩暈、乏力等健康問題。而攝入可樂等高糖、高滲飲料,又會首先吸收體液中水分,進一步導致失水,這和很多人在吃了大量高鹽湯食后感到口渴是一個原理。
所以,人體失水后的“補水”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喝水”問題,這正是電解質水產生的原因。此外,尖叫、寶礦力水特等專業(yè)運動飲料也是天生的電解質水,甚至成為產科醫(yī)生推薦給產婦補充體能和水分的必備物品。它們通過配比一定的鈉、鈣、鎂、鉀、鋅、碳水化合物等電解質,可以彌補出汗后人體流失的電解質,達到補水效果。
電解質飲料走向科學化發(fā)展,“等滲”認證成補水標桿
電解質飲料起源于美國。1965年,佛羅里達大學為美式足球隊發(fā)明了一款運動飲料,首次嘗試在其中添加電解質成分,運動后飲用,能維持運動耐力、維持體液平衡、快速補充水分和促進新陳代謝。這是著名品牌“佳得樂”的雛形。
國內的電解質飲料起步較晚,長期以來,公眾對該品類的認知程度也很低。2022年5月,中國食品工業(yè)協會發(fā)文稱,協會擬組織制定《電解質飲料》團體標準。在國內《飲料通則》(GB/T 10789-2015)中的特殊用途飲料類目下有電解質飲料分類,但沒有相關電解質飲料的國家標準。從行業(yè)角度看,目前對于電解質飲料中電解質含量的多少,各飲料品牌可以說是自行其是。
當然,也有一些飲料品牌率先開啟了科學化的探索。比如尖叫在國內品牌中最早推出“等滲”系列電解質飲料。所謂“等滲”,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物理化學領域,和運動員、醫(yī)生等人群的認知里面,屬于專業(yè)名詞。醫(yī)生在給病人輸液時,必須考慮滲透原理,注入血液的液體需要與人體血漿滲透壓相等,否則高滲、低滲的液體都會導致紅細胞干癟或者膨脹破裂。放在飲料領域,“等滲”指的是飲料的電解質含量和人體體液的滲透壓相近,既不過高也不過低。以“等滲尖叫”為例,其飲料滲透壓為250-340mOsm/L,電解質、營養(yǎng)素配比與人體體液相近,如此,在出汗時飲用,可以做到快速、均衡補充水分和丟失的電解質。
2010年,EFSA (歐洲食品安全局)發(fā)布科學共識認為,當運動飲料的滲透壓與人體血漿滲透壓(280~320mOsm/L)相近時,水的吸收速率將達到最大。一些著名的運動員在賽場喝的飲品,其實都是由背后專業(yè)團隊調配的特制運動飲料,其共同特點就是等滲。這些科學研究,成為“等滲”系列電解質飲料、運動飲料科學補水的基礎。
從某種角度上講,尖叫這類“等滲電解質飲料”和十年前的無糖茶類似,是一個具備前瞻性的產品,代表了未來電解質飲料的發(fā)展方向。目前,尖叫已成為國內品牌中首款獲得北京中輕聯認證中心認證的等滲飲料。
近年來,電解質飲料發(fā)展迅速。天貓新品創(chuàng)新中心發(fā)布《2022電解質飲料趨勢報告》顯示,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功能性飲料增速達38%,為國內飲料市場增長最快的品類。在功能性飲料的二級賽道里,電解質飲料表現突出,以225%的增速位居榜首。國產電解質飲料品牌正在強勢崛起,并開始沖擊國際巨頭的領先地位。
而當下正在掀起的“電解質水”熱,不僅重新給公眾科普了“補水”的概念,可能也將是帶動電解質水行業(yè)走向科學化發(fā)展的契機。
相關閱讀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