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內生動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以來,廣西南寧市青秀區以南陽鎮二田村榃黎坡為試點,創新推行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積分制度。積分制度實施后,村民積極參與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自覺維護整潔美觀的村容村貌,實現了村莊從“臟亂差”到“綠富美”的轉變。
為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許多地方探索實施積分制度,提高村民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治理的積極性。然而,部分地方積分制由于形式單一、吸引力弱、缺乏持續保障機制,最終流于形式,不了了之。二田村的實踐說明,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為積分制度注入活力。要使積分管理制度更加貼近鄉村振興實際,產生更多實效,就需應時而變。
首先是創新村民自治方式,讓村民說事、議事、主事。通過黨小組和村民代表會、理事會、監督會開展積分評定工作,建立起由黨組織負責提議把關、戶代表會商議決定、理事會執行實施、監督會監督評價的多層次協商格局,確保村民參與其中,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提高村民自治的參與度與支持度。
其次是拓展積分使用功能,提高積分制吸引力。既設置正向指標,也設置負向指標,按照“一加一減”的積分模式,推動鄉村治理由“村里事”變成“家家事”,由“任務命令”轉化為“激勵引導”。除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分值靠前的村民或家庭可獲得“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精神獎勵,其分值也作為績效分紅、評先評優、獎勵優待的重要參考依據和標準,將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具體行動與村民個人利益掛鉤,實現“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轉習慣、以習慣化新風”的良好局面。
再次是借助數字鄉村建設的東風,推動“自”治與“智”治有效融合。通過微信小程序,把村務通知公告、積分排名兌換、鄉村振興政策宣傳等功能整合到一個平臺,使村民足不出戶,通過手機就能了解鄉村振興政策、實現積分兌換,提升村民獲得感,使其積極參與鄉風文明建設,進而扎實推進積分管理制度更便捷、更高效、更可持續。
此外,為保障積分制有效運行,二田村還選擇熱愛公益事業、有經營能力和閑置面積的小賣部、便利店建設“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積分超市”,積極聯合愛心企業,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積分超市,切實緩解經費難題。通過干部入戶宣傳、制作生態文明積分評分流程圖等讓生態文明積分制度家喻戶曉。通過探索建立機制、優化服務、整合資源,初步建立起務實管用的鄉村振興實踐激勵機制,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推動鄉村文明建設和鄉村治理有機融合、互促共進。這也為各地開展鄉村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童 政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