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中國:將關閉中國大陸個人銀行業務
日前,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簡稱“花旗中國”)在官網宣布,決定逐步關閉中國大陸的個人銀行業務,涵蓋銀行卡、房貸、個人貸款、存款、投資、保險和外匯。
圖片來源:花旗中國公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公告,花旗中國預期全部業務關閉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根據不同產品和個體業務的具體情況,單個時間表會有所不同。花旗逐步關閉中國大陸的個人銀行業務的同時,也將繼續尋求個人銀行個體業務單獨出售的可能性。
據了解,2021年4月,花旗宣布了在全球范圍內對個人銀行業務進行戰略調整和轉型,將在亞洲、歐洲、中東和非洲,后又宣布在墨西哥,共計14個市場退出個人銀行業務,其中包括中國大陸。這次個人銀行業務調整不涉及花旗中國的企業機構客戶業務。
專家認為,此次與花旗銀行戰略調整有關,這也是商業銀行市場化的表現,有利于形成銀行業差異化、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花旗中國將退出個人銀行業務
公告顯示,花旗中國個人銀行業務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個人存款、個人房貸、個人投資、個人貸款和個人銀行卡。個人銀行業務網點將會被逐步關閉,但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履行一定的監管流程。
“花旗將在遵循適用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并在征詢相關方包括監管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有條不紊地逐步關閉服務和業務,同時盡量把對客戶、員工和合作伙伴的影響降至最低。”
花旗中國表示,會在關閉網點前及時通知客戶。即便在網點關閉后,客戶也可以繼續通過花旗銀行數字渠道或銀行指定的其他方式使用賬戶服務。此外,花旗中國將不再受理任何新的信用卡或房貸申請。對于現有的定期存款,花旗中國將根據條款,如常兌付存款利息。
這次個人銀行業務調整不涉及花旗中國的企業機構客戶業務。“依托花旗的全球網絡,我們依然堅定地為中國大陸的企業和機構客戶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公告稱。
花旗中國官網顯示,花旗在中國的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5月,是首家在中國開業的美國銀行。2007年4月,花旗成為首批注冊成為本地法人銀行的國際銀行之一。目前,花旗中國在全國12個城市(北京、長沙、成都、重慶、大連、廣州、貴陽、杭州、南京、上海、深圳和天津)擁有分支網點。
專家:戰略調整所致
對于此次花旗銀行退出中國大陸個人銀行業務,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記者分析,國內零售市場容量很大,零售業務依然是各家銀行轉型的重要方向,花旗中國退出個人銀行業務并不是因為市場本身,而是花旗結合市場和自身情況做出的戰略選擇。
曾剛分析稱,外資銀行發展零售業務,相對中資銀行而言確實有明顯劣勢。一是網點少,客戶基數少;二是數字化的轉型投入、場景搭建乃至APP研發等方面,稍微落后于中資銀行。
“銀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每個銀行會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基于對市場的評估做出適合自己的戰略選擇,尋找自己的差異化發展路徑。這對整個銀行業來講,有助于形成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曾剛表示。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也認為,花旗中國退出個人業務,主要是自身戰略和業務布局的調整,這也是銀行市場化的一種表現。
當前,金融對外開放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董希淼表示,對于中資銀行而言,面對外資銀行的進入,不應只看到競爭,也要看到合作,發揮各自長處,實現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
“在業務層面,中資銀行可以利用自身客戶基礎好的優勢,外資銀行則可以發揮業務模式更加成熟的優勢;在股權層面,外資銀行通過持股比例的提高,可以進一步提升其參與管理的話語權,這也有利于我國銀行業進一步改善和優化公司治理。”董希淼說。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