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A級車:“兩逸一秦”激戰正酣 自主再進一步
11月,A級車市場呈現銷量差距縮小和電動化加速的趨勢。一方面,主流車型銷量均在3萬輛以下,排名前三“兩逸一秦”之間的差距僅為5000輛左右;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在電動化車型的助力下,不斷搶占榜單名額。
在業內人士看來,自主品牌能在A級車市場脫穎而出,首先是布局新能源較早,滲透率高于合資;其次,供應鏈更加靈活和完善,供給端不存在問題;最后,轉型升級電動智能化,綜合競爭力得到提升。
“金九銀十”之后,汽車市場表現不及預期,A級車更是出現兩位數以上的下滑。數據顯示,11月A級車共銷售35.4萬輛,同比下降21.4%。業內人士表示,汽車市場整體承壓明顯,消費潛力釋放不及預期,對A級車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資料圖】
與此同時,A級車市場呈現銷量差距縮小和電動化加速的趨勢。一方面,主流車型銷量均在3萬輛以下,排名前三“兩逸一秦”之間的差距僅為5000輛左右;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在電動化車型的助力下,不斷搶占榜單名額。
具體來看,自上月被軒逸和秦PLUS連翻拉下馬后,朗逸11月以銷售2.89萬輛的成績再折桂冠。業內人士表示,“雙面”朗逸無疑提升了產品競爭力,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選擇,如今也開始展現威力。
同為上汽大眾旗下,凌渡在經過長期蟄伏之后,11月終于迎來爆發,累計銷售1.28萬輛,成功躋身榜單第九位,成為榜單中唯一實現同環比雙升的車型。此外,作為大眾在A級車市場的純電動“獨苗”,ID.3銷量觸底反升銷售3542輛,這也是年內第三高。
作為一汽-大眾踐行“價格-價值”戰略的首次產品實踐,全新速騰和寶來命運迥異。其中,速騰尚能穩住局面,以1.74萬輛的成績維持在榜單第五位;反觀寶來,同環比降幅約三成,早已掉出榜單之外。
速騰和寶來的頹勢,是一汽-大眾整體市場表現不佳的縮影。乘聯會數據顯示,11月,一汽-大眾零售量僅為11.66萬輛,低于比亞迪和吉利汽車,市場份額跌至7.1%。
埃安S 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再進一步,在新能源和燃油車方面均延續高光表現。其中秦PLUS銷售2.55萬輛,穩居亞軍之位,證明了純電和混動兩種動力齊頭并進的可行性。埃安S一路過關斬將,11月銷售1.53萬輛,環比增長5.62%,闖進榜單第六位。
燃油車方面,名爵5和吉利星瑞表現搶眼,分別銷售1.47萬輛和1.28萬輛,位于榜單第七、十位,二者年內累計銷量均超過10萬輛,助力自主品牌搶占A級車市場份額。
眾所周知,作為入門級家轎,A級車由于價格低廉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也成為各汽車廠家的必爭之地。因此A級車之爭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加全面,包括外觀、性價比、經濟性等。在此背景下,自主品牌在A級車市場何以能夠不斷攻城略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自主品牌能在A級車市場脫穎而出,首先是布局新能源較早,滲透率高于合資;其次,供應鏈更加靈活和完善,供給端不存在問題;最后,轉型升級電動智能化,綜合競爭力得到提升。
日系品牌方面,11月表現難言樂觀。其中,軒逸雖堅守季軍之位,但銷量僅為2.44萬輛,創下年內第二低,同環比降幅均在30%以上。盡管年內累計銷量近40萬輛,仍具備統治地位,但處于產品末期的軒逸明年能否延續強勢表現,已經成為業內普遍關注的問題。
此外,卡羅拉和雷凌分別銷售2.16萬輛和1.45萬輛,位于榜單第四和第八位,其中前者同環比降幅均在20%以上。不過,豐田電動化攻勢或帶來轉機。據媒體報道,豐田或將調整電動化戰略,并在明年初向核心供應商公布、介紹計劃,其目的是盡快縮小與行業龍頭在產品價格和性能上的差距。
值得關注的是,第十一代思域HATCHBACK即將上市,在空間和動力性能方面得以提升,有望在A級車市場掀起波瀾。而新款卡羅拉、雷凌和軒逸何時登場,后續又能否延續高光表現,無疑值得期待。(中國經濟網 記者姜智文)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