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豪門”進軍電動化,“反擊戰”全面打響 世界快資訊
猶記特斯拉最開始以百萬元級的身份進入中國人視野時,車內最顯眼的是一塊酷炫的大屏,崇尚簡約的座艙讓“裝飾”變得多余。隨后,以造車新勢力為代表的“科技范”們跟風而至。當其時不少人認為,電動化時代,“傳統豪門”將沒落,“豪華”定義要被“大屏+軟件”所改寫。現在看來,這或許都言之過早。8月底,奔馳EQE上市;11月寶馬iX發布;12月,奔馳EQS上市、寶馬i7上市;即將開幕的2022廣州車展上,奧迪A6 Avant e-tron將亮相,計劃明年上市……以BBA為代表的傳統豪華品牌在電動化賽道上的“聲量”明顯增強,僅今年下半年就有多款核心產品上市發布。顯然,已經做好準備的奔馳、寶馬、保時捷等品牌用比以往更密集的電動產品攻勢和技術,開啟了一場“豪華電動”反擊戰。
(資料圖)
“反擊戰”全面打響
在傳統豪華品牌加速電動化之前,造車新勢力已占據了中國三四十萬元純電車市場的主導權。今年前三季度的銷量數據顯示,30萬~60萬元市場中,特斯拉、蔚來等占據半壁江山;60萬元以上電動車市場,高合和紅旗市場份額超過奔馳和寶馬。因此,一直有一種聲音:在新能源賽道上,傳統豪華品牌失去了先發優勢,豪華品牌的優勢和技術門檻正在被抹平……
不過留給新勢力們的時間并不多了,尤其在四五十萬元以上的電動車市場。仿佛約好了一般,今年4月開始,奧迪urbansphere首秀、奔馳EQS純電全球首發、寶馬7系三車齊發和BMW i7首秀、雷克薩斯首款專屬純電車型RZ發布……以這些重磅純電車型為信號,傳統豪華品牌的電動化攻勢開始提速。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電動化車型均基于全新電動平臺研發,并代表各個品牌定義“豪華電動車”的新標準。
2022年在中國市場,寶馬至今推出了5款純電動產品,包括一款專為中國消費者打造的全新BMW i3;奔馳則推出了8款新能源產品,包括有許多中國專屬設計的全新EQE;奧迪動作雖然慢點,但有大眾ID系列在20萬元級市場的不錯成績作為鋪墊,也制定了電動化沖刺的目標。在更“貴氣”的領域,保時捷、賓利、法拉利、瑪莎拉蒂等超豪華汽車品牌,今年也宣布了電動化進程。根據規劃,在2030年之后,這些全球豪華汽車品牌將實現全面電動化。
盡管此前有分析認為,智能電動車賽道為中國的新能源品牌提供了超越百年豪華品牌的機會。但隨著傳統豪華巨頭們的加速電動化轉型,中國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角逐將進入白熱化階段,留給新勢力品牌們占據高端市場的最佳時間已經不多了。
進軍電動化 “中國味”成為關鍵詞
雖然豪華車品牌能否憑借燃油車領域的積淀,打破高端新能源目前的市場格局,還需時間證明,但毋庸置疑的是,傳統豪華品牌在進軍電動化賽道時,都特別強調中國市場的關鍵。BeyonCa創始人兼董事長蘇偉銘表示,中國已經形成智能電動車供應鏈體系的優勢。“只要把高質量、高端技術的車打造出來,中國就有足夠的市場讓大家去占據一席之地。”
“圍著中國消費者轉,路肯定越走越寬。”資深汽車分析師、三電技術專家黃永辰表示,在新賽道上,豪華品牌要確立中國市場在研發、技術以及產品等維度的核心地位,進而輻射全球市場,才有機會在電動化浪潮中占據上風。他指出,今年中德雙方在汽車領域的眾多合作落地,展示了BBA的一次集體“覺醒”,他們將中國市場放在其電動化發展戰略部署中最重要的位置上。
記者留意到,如今中國不僅是各大豪華品牌面向電動化時代的“重要市場”,還是最重要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為強化本地化研發,今年BBA在中國的新工廠陸續奠基或投產;年初寶馬升級本土化戰略,表示新產品開發優先考慮中國市場的需求,打造更具“中國味”的產品,如全新7系、i7上就出現了滿足中國用戶對車內娛樂體驗的高標準設計等。無獨有偶,奔馳EQS也有不少根據中國用戶喜好推出的配置,如優化定制的高德導航系統和智能車機。要知道,這些車型不僅在中國市場銷售,他們都將是“全球產品”。
展望:未來能否穩住“豪華地位”?
用戶仍然會為“豪華”買單
波士頓咨詢公司最新調查顯示,電動化時代,豪華品牌消費者依然更在意一些傳統豪華特性與功能。豪華品牌消費者對于豪華內飾的支付意愿高于整體,如一些提升品牌音響、座艙氛圍燈等豪華感受的配置,在豪華市場更有溢價能力,消費者愿意支付的金額比整體高1-2個檔次。“這些‘豪華’配置的技術功底,恰恰是傳統豪華品牌的強項,就像如今流行的氛圍燈也是在跟隨其潮流。”黃永辰則表示,不能小看傳統豪華品牌的轉型力度以及未來電動化領域的多樣性。BBA們雖然失去先發優勢,但當前豪華品牌的電動化滲透率僅有12%左右,傳統豪華品牌還是有很大機會參與并占據主流。麥肯錫報告在《全球豪華車領域的5個重要趨勢》中指出,目前豪華車用戶群體對于電動化的認同度還不夠高,同時當前市場上的高端電動車還不足以打動大部分豪華車用戶。
“三電”奮起直追
在燃油車時代,豪華品牌最大的優勢是在底盤、動力總成、制造工藝、車身材料等方面的絕對領先。到了電動化時代,“三電”技術取代了“三大件”,我們會發現豪華品牌的護城河似乎“變淺”了,蔚來、理想、沙龍等諸多新品牌動輒也能賣出40萬元以上的高價。
那么,從“三電”技術來看,豪華品牌就落后于新勢力品牌嘛?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要知道,如今炙手可熱的寧德時代,其第一桶金和技術標準就源于寶馬,其在2012年就為寶馬首款純電動車之諾1E生產動力電池。目前,以BBA為例,其本身也在加強與中國動力電池等供應商的合作,如寶馬正研發的GEN6圓柱電池,與特斯拉的4680電池相比甚至更占優勢;奔馳今年也發布了一項基于石墨烯電化學的有機電池技術,15分鐘充滿續航超700公里。在業內看好的固態電池方向,寶馬與奔馳也已自建全固態電池的試產線。
仍占據更高價位的價格區間
要清醒地意識到,雖然中國新勢力等品牌在電動化領域的確占據了先發優勢,但從市場價格分布來看,目前高端產品大多集中在20萬元左右價位區間。在豪華品牌主銷的三四十萬元以上細分市場,純電動車的滲透率還很低,稍微走量一些的,只有蔚來和理想。但理想是用增程式“彎道超車”,蔚來則是通過六款車型才達到月銷過萬。
新勢力品牌階段性底向上突圍,突破的主要是合資品牌高端產品的陣線,在未來會主要搶走原屬于二線豪華品牌的市場份額。但對于BBA等傳統豪華品牌來說,如奔馳E級、寶馬5系、奧迪A6L/Q5L等主力產品所在的40萬元以上才是他們真正關鍵的“豪華”領域。就此而言,中國品牌并未真正實現“豪華突破”。
2025年是關鍵
“隨著補貼政策退坡,2025年前后中國和亞洲市場的新能源車開始進入消費驅動階段,同時豪華電動汽車市場也將快速爆發,每年將有百萬輛量級的市場,且市場窗口期將從2025年持續到2030年。”蘇偉銘表示。
記者留意到,按照一二線豪華品牌,甚至超豪華品牌等的既定規劃節奏,2025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那一年,寶馬將推出使用圓柱電芯的“新世代”純電動車,在全球純電動車的交付量也將超過200萬輛;奔馳50%的產品是混動或純電動車型;奧迪在此之前將提供20輛全新電動汽車;保時捷最重要的兩款車型將電動化;阿斯頓·馬丁將開始生產電動汽車。到2030年之后,目標更大。奔馳將向純電動化全面轉型;寶馬集團的純電動車型將實現占據全球銷量的50%;雷克薩斯將在所有細分市場提供電動汽車。換言之,2025年之后才能看到這些傳統豪華品牌電動轉型的真正實力。
【觀察】
俗話說得好,市場是產品最好的檢驗官。當前,特斯拉在純電乘用車市場,已不再專攻銷售百萬級ModelS,而是聚焦二三十萬級更具消費力的市場。業內人士指出,特斯拉已經逐漸剝離了豪華品牌的標簽,如此一來,傳統豪華品牌更有能力也有空間去改變現狀。
在聚焦銷量數字、市場份額的同時,不妨也要及時反問一句:汽車電動化的初心是什么?要知道,達成“雙碳”目標,不僅僅是生產一輛輛電動車而已。當剛誕生的新品牌們還在依靠“代工”生產,甚至沒有形成扛打的“全價值鏈體系”時,主流豪華品牌已經從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下功夫。如寶馬i7采用循環工藝、綠電生產、車身還應用諸多天然原材料等;誕生全新EQE的北京奔馳順義工廠,更廣泛應用數字設備和綠色設施節能降耗等。考驗一家主機廠“節能減排”能力的地方,還在于生產制造環節、運輸環節、材料的使用和回收等。這才是,真正完整的“電動化”之路。(廣州日報 鄧莉)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