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日訊!建設航天強國首先要成為火箭強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央視網消息:航天界有一句話:“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不斷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是長征五號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的航天夢。中國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都是由長征五號B火箭發射的,隨著空間站建設的進程,李東的夢想也一步步變為了現實。
夢天實驗艙發射是長征五號火箭團隊在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次任務。距離發射還有兩天,臺風尼格離文昌發射場越來越近。臺風對發射會不會有影響?長征五號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心里還不太托底。
得知發射當天,臺風尼格離文昌還有600公里,李東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
為了今天這一刻,長征五號火箭團隊已經奮斗了16年。從2006年工程立項,在工程預研、初樣研制階段,型號團隊全面突破了247項關鍵技術,代表了我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2016年長征五號第一發火箭發射成功,使中國火箭的運載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也是我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志。
從首發到這次夢天實驗艙發射成功,6年里長征五號系列火箭一共經歷了9次發射,其中,長征五號火箭執行了五次發射任務,長征五號B火箭執行了四次。長征五號和長征五號B是一個系列火箭的兩個構型,但這兩種火箭的用途并不一樣。
這種系列化的設計思路在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就開始應用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作為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基準型,衍生出了多個模塊,但是火箭的研制工作不是“搭積木”,成熟模塊組裝依然面臨很多技術挑戰。但這個難題在長征五號系列火箭上得到了突破和解決。
長征五號不僅僅實現了發展理念的重大創新和突破,在技術上,我國運載火箭貯箱生產,實現了從3.35米直徑到5米直徑的跨越。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天津火箭公司工藝技術處處長宋建嶺介紹,2011年,天津火箭公司才生產出了第一件五米直徑的一級氫箱,第一個交付的貯箱箱體需要補焊的地方多達37處。而到2021年,火箭五米直徑芯一級氫箱實現了零補焊,一次焊接成功。這一年,他們也首次實現了貯箱年產100件的突破。未來三年,貯箱年產量將達到200件。李東說,未來,中國火箭的能力還將在多領域實現全面突破。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