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更進一步!瑞豐銀行50億可轉債開年拿到銀保監批復,多家銀行仍在等待證監反饋 世界快訊
財聯社1月11日訊(記者梁柯志)1月10日晚間,中國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公布兩家銀行資本補充計劃的相關批復,其中瑞豐銀行去年拋出的50億元A股可轉債計劃正式拿到銀保監批復函,距離正式發行更進一步。除此之外,浙江長興農商行也獲批發行5億元二級資本債。
【資料圖】
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很多銀行的估值明顯低于一倍PB,通過定增、配股等方式直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存在難度,可轉債相對而言是較為可行的一條渠道。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去年獲銀保監批復的可轉債發行計劃,目前除常熟銀行、齊魯銀行可轉債計劃已經走完證監會批復和發行流程正式上市外,長沙銀行、廈門銀行仍處于證監會反饋意見流程中。
50億可轉債獲得銀保監批文
瑞豐銀行在202年3月31日發布本次可轉債預案和可行性報告,在4月20日股東大會獲得通過。自2022年3月瑞豐銀行提出可轉債預案以來,至今已接近十個月。按程序,瑞豐銀行的可轉債發行計劃還需獲得證監會批文。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瑞豐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6.58%,上年末為18.85%;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4.71%,上年末為15.4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4.69%,上年末為15.41%,各級資本充足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補充資本迫在眉睫
瑞豐銀行去年3月發布的可轉債可行性報告顯示,本次公開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50億元(含5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支持本行未來各項業務發展,在可轉債持有人轉股后按照相關監管要求用于補充本行核心一級資本。
財聯社記者搜索銀保監會官網發現,除瑞豐銀行去年拋出的50億可轉債計劃近期獲批之外,2022年至少還有四家銀行可轉債預案已經拿到銀保監會批文,分別是長沙銀行110億,廈門銀行80億、齊魯銀行80億,常熟銀行60億。除常熟銀行、齊魯銀行可轉債計劃已經走完證監會批復和發行流程正式上市外,長沙銀行、廈門銀行仍處于證監會反饋意見流程中。
多家銀行下修可轉債轉股價格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當前銀行可轉債市場的情況是,一方面是可轉債計劃陸續獲批,大有成為補血主渠道的趨勢;另一方面,存量可轉債的轉股比例受制于估值偏低并不理想,以至于陸續有銀行公告下修轉股價格。
成都銀行公告稱,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計已有約17.16億元成銀轉債轉為A股普通股,占成銀轉債發行總量的比例為21.45%,是目前公布比例最高的銀行之一。
1月4日,重慶銀行公告顯示,2022年4月發行130億重銀轉債,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因轉股形成的股份數量累計為34,505股,僅僅占重銀轉債轉股前本行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額的0.0010%。1月4日,浦發銀行公告稱,2019年發行的500億可轉債,截至2022年末,僅有極少部分轉股,占公司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額的0.0003%。
同期的公告顯示,蘇州銀行轉股的比例是0.0018%,中信銀行轉股比例是0.0000962%,興業銀行的轉股是0.00030%。此外,還有包括杭州銀行、蘇農銀行等公告轉股比例,結果都非常低。
廖志明認為,雖然可轉債是目前銀行補充一級資本比較好的方式,但可轉債要真正轉股也有難度。尤其正股估值過低的話,轉股難度也是非常大的,這是近期不少需要補充資本銀行都面臨的挑戰。
2023年1月9日,齊魯銀行成為2023年首家下修可轉債轉股價格的銀行。而不完全統計顯示,2022年至少有無錫銀行、常熟銀行、江陰銀行等多家中小銀行曾下修可轉債轉股價格。
核心一級資本補充難度仍大
2022年,IPO方式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渠道幾近“全軍覆沒”。整個2022年,銀行IPO僅蘭州銀行一家成功登陸A股,相比2021年4家銀行上市,不僅數量銳減,還出現首例未能順利過會的銀行,打破了銀行IPO“逢會必過”的慣例。
根據證監會2022年末披露的A股IPO排隊信息,目前約有11家銀行正在候場中。不少銀行已等待了3年以上,部分甚至有排隊10年都未上市的銀行,不少銀行知難而退,或選擇港股上市曲線救國。
在定增方面,則受制于凈資產門檻,對出資股東的挑戰也在加大。1月3日,無錫銀行耗時一年多的定增計劃終于塵埃落定,補血20億。不過公告顯示,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發行價格為6.91元/股,相較于定價基準日當天的收盤價溢價達35.49%。
對于眾多的非上市中小銀行,債券市場是補充資本的主戰場。數據顯示,2022年,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數量近百只,規模突破9000億元,較2021年大幅增加,中小銀行是發行主力。
廖志明認為,相比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難度,各類資本債對二級資本補充的難度整體來說還是小很多。不過他認為,其他二級發行資本工具發行情況主要跟債券市場狀態相關,部分中小銀行可能靠銀行理財的一個互持。如果資質過于差的話,它的發行難度也會相對提高。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去年在續發債難度提高的情況下,部分資質稍差的銀行開始選擇不贖回二級資本債,最新的案例無疑便是九江銀行的二級債贖回反轉事件。截至2023年1月5日,共有51只二級資本債宣告不贖回,涉及14個省份的43家銀行,不贖回規模合計達339億元。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