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飯細菌”原來真的存在!
【資料圖】
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道 有的人哪怕敞開肚皮吃甜食也不怎么長肉,有的人卻簡直是聞一聞點心都能重兩斤。長久以來,科學界一直在研究,除了外部環境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影響一個人是否容易發胖。一項新研究揭示了一個可能的因素:“干飯細菌”。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2022年12月28日報道,有人提出腸道微生物群從飲食中獲取能量的能力會影響體重。哥本哈根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順著這一路徑展開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英國《微生物組》雜志上。該研究表明,那些腸道微生物能更有效從食物中獲取能量的受試人群,平均體重會比其他受試者高出約10%。
研究人員分析了85名受試者糞便中的剩余能量,同時也分析了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群組成情況。受試者根據其腸道微生物群構成情況被分為3類:B腸型(以擬桿菌屬為主)、R腸型(以瘤胃球菌屬為主)和P腸型(以普雷沃氏菌屬為主)。
B腸型被證明能更有效地從食物中獲取營養物質。因為與其他人相比,B腸型個體的糞便能量密度明顯較低。
具體而言,R腸型個體與B腸型個體的差別最大。P腸型個體則介于兩者之間。科學家們寫道:“值得注意的是,R腸型個體的體重明顯低于B腸型個體。”
研究人員還強調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發現——B腸型擁有者的腸道轉運時間也是最短的。他們起初假設,從食物中獲取更多營養物質的人將會有更久的消化過程,但研究結果顯示恰好相反。
研究人員稱:“腸道轉運時間更長不一定使食品基質被消化得更徹底,而是會伴隨著微生物發酵從糖代謝轉向蛋白質代謝,這不利于腸道微生物群的能量獲取,導致食品基質消化不那么徹底,糞便能量密度更高就體現了這一點。”
研究人員總結道:“我們的研究表明,糞便能量密度作為腸道微生物群能量利用率的一個指標,與腸道轉運時間和微生物群結構有關。這項研究提供的初步證據表明,人類腸道微生物群結構的差異,即不同的腸型,影響了腸道微生物群從食物中獲取能量的能力。”他們認為,所觀察到的關聯現象或將有助于建立個性化的體重控制療法。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