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撫糧倉”繪出新景象 全球新動態
筑大壩、固堤防、修灌區、通水渠……近日,行走在江西撫州市各農業主產區,隨處可見冬修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的場景。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素有“贛撫糧倉”之稱的撫州市堅定不移實施“農業立市”戰略,用工業化思維發展農業,發揮特色提優勢,壯大主體強帶動,擦亮品牌增效益,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轉變。
集約化引領
在撫州市臨川區唱凱鎮觀前村,巡田員廖志剛戴上“5G智慧巡督儀”,打開手機小程序“田長制高標準農田管護”,對現場巡田情況進行記錄。“通過大數據綜合平臺‘智慧管’,我們對高標準農田的土壤肥力、土壤空氣溫濕度、氣象等實時監測,讓‘高標田’真正成為‘高產田’‘高科技田’。”廖志剛說。
臨川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邱福文告訴記者,2021年以來,臨川區共投入3.6億元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2萬畝,惠及14個鄉鎮。
近年來,撫州市糧食總產穩定在50億斤以上,是國家區域性商品糧生產基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但農業企業仍普遍存在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發展層次低的現象。“推動農業產業穩基礎提效益,關鍵在于優化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豐富提升鄉村經濟價值鏈,完善貫通流通體系供應鏈,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撫州市市長高世文說。
做活“農”字文章,離不開科技賦能。走進撫州華宸農業公司智慧菜園,一排排綠色蔬菜整齊地“躺”在“種植床”上健康生長。“我們的蔬菜不僅供應撫州和南昌市場,還通過中歐班列銷往俄羅斯等國家。”該公司負責人張榮濱介紹,智慧菜園通過精準調節農作物生長要素、環節,蔬菜品質大幅提升。
集約化引領是農業“強”的堅實路徑。在撫州,越來越多的“特、優”農產品聚鏈成群,形成“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產業格局,培育了南豐蜜橘、廣昌白蓮、南城禽蛋、黎川茶樹菇、金溪香料香精、崇仁麻雞、雜交水稻制種等十大農業產業集群。
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撫州市選準首位產業,優化產業結構,集中要素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撫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樂啟文說,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撫州提出實施農業“4+6+1”龍頭引領工程。“4”是培育生豬、糧食食品加工、蔬菜(含食用菌)、資溪肉類綜合加工4個百億元產業;“6”是培養南豐蜜橘、廣昌白蓮、崇仁麻雞、南豐龜鱉、資溪食品、樂安竹筍6個產值50億元重點產業;“1”是大力發展現代種業,打造現代種業強市,推進宜黃、南城2個國家水稻制種大縣建設,抓好南豐龜鱉、蔬菜、藍莓等種苗基地建設。
“目前,全市有81個農產品基地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審核認證,居全省第一位。我們力爭通過幾年努力,把撫州建成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等沿海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樂啟文說。
品牌化發展
在江西,“崇仁麻雞”品牌聞名遐邇,是我國優良地方家禽品種、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走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崇仁縣國品麻雞發展有限公司種雞舍,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方正的種雞籠。“我們正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對品種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化養殖、精深加工、品牌建設、銷售模式進行全方位提升,走全產業鏈發展、品牌化發展之路。”該公司負責人周云經說。目前,全縣崇仁麻雞出欄8500萬羽以上,年產值近25億元,產品暢銷20多個省份。
老品牌也會遇到新問題。廣昌縣是我國白蓮中心產區和全國通芯白蓮集散中心。為提升品牌競爭力,廣昌縣先后組織申報了“廣昌白蓮”地理標志產品和“廣昌白蓮”證明商標,出臺《廣昌白蓮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統一打造優質廣昌白蓮品牌。該縣還連續舉辦了17屆國際蓮花節。
“質量興農,品質興農,是撫州農業品牌化發展的不二選擇。”樂啟文說,目前,全市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達359個,其中有農產品地理標志31個,居全省第一位。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2020年9月,“贛撫農品”正式發布,成為江西省第一個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地級市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兩年多來,撫州市圍繞“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特色農產品,建立“贛撫農品區域公用品牌+產業品牌+企業品牌”品牌體系,以及標準認證、質量溯源等七大品牌支撐體系。“截至2022年年底,‘贛撫農品’授權及認證企業80家,授權及認證系列產品196個,2022年全渠道銷售額31.54億元,較2021年增長65%。”撫州市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柏榮說,通過整合“多而散、小而弱”的農業品牌資源,塑造了撫州農產品的良好形象,促進現代農業加速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整合技術、資金、銷售等資源優勢,引導優質企業抱團發展,培育優質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唱響‘贛撫農品’區域公用品牌。”撫州市副市長江志堅說。
融合化提升
元旦假期,到臨川區羅針鎮態何源田園綜合體觀光體驗的游客絡繹不絕。
步入生態種養大棚,濃郁的果香撲面而來,香茅草、葡萄藤、芭蕉葉等交疊纏繞,藤蔓之下是接連成片的生態魚塘,水清塘闊,鱸魚、鰣魚、鴨嘴魚等暢游其間,勾勒出一幅立體種養、水陸共生的美妙畫卷。
“在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的同時,我們積極引導企業注重生態功能和農旅融合,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吸引更多的人前來采摘、游玩,體驗豐收樂趣。2022年,全區農業企業接待旅游觀光6萬多人次。”邱福文說。
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撫州市用好美麗鄉村、優良生態、深厚文化等綠色、古色、紅色資源,挖掘鄉村特色氣候資源,推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森林旅游和森林康養發展,美麗經濟促進了產品價值倍增,實現了“人氣”變“財氣”。為破解生態資源轉化難題,撫州還以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打造了一批金融服務中心,為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資源價值轉化提供收儲、評估、交易、運營及金融服務等一站式服務平臺,把生態要素轉變為生產要素,把自然生態資源轉變為經濟發展效益。
依托70萬畝蜜橘園,南豐縣重點打造橘文化旅游產業,推動“橘園變公園、變游園、變樂園”,觀必上樂園、水南國禮園、前湖莊園等30多個形態各異、獨具特色的“橘園游”旅游點,進一步擴大了生態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嫁接”,驅動該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2年列全省第一位。
廣昌縣通過打造驛前鎮姚西蓮花景區、甘竹鎮樟樹村紅蓮賞蓮基地等蓮文化觀賞體驗區,蓮花生態旅游蓬勃發展,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150余萬人次,并帶動餐飲、民宿等旅游產業發展,實現年旅游綜合收入12億元左右。
“近年來,我們大力實施村莊整治、美麗宜居先行縣、‘整潔庭院’整治、‘美麗活力鄉村+民宿’聯動、鄉村綠化美化五大專項提升行動,創建了一批全域美麗鄉鎮、美麗村莊、美麗庭院,高品質建設提升了一批美麗宜居示范帶,聯動建設了一批美麗活力鄉村,確保村莊環境長美久美,為農旅融合發展打了堅實基礎。”樂啟文表示,將進一步創新發展模式,在傳播農耕文明的同時,為產業發展、農民增收、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