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視野】安徽省人大代表楊帆:培育“鏈”主企業 用“金招聘”換“金效益”
楊帆在兩會現場接受采訪。蕪湖市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合肥1月17日電(汪瑞華)陜西高原蘋果、甘肅定西馬鈴薯、湖北潛江小龍蝦……作為一名深耕青梅產業的“新農人”,安徽省人大代表、溜溜果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帆沒少在農業產業化上下功夫。
多年致力于青梅產業,楊帆也有了一些思考,“產業集群大多以鏈群為依托,形成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的成長態勢。表面上看,有的是一域一鏈,有的是一園一鏈,但最根本的還是以企帶鏈。”
(資料圖片)
青梅含有多種天然有機酸和氨基酸,綜合開發價值空間廣闊,尤其在休閑食品、飲料佐料、保健制藥等方面具有大量開發價值。近年來,隨著廣大群眾對青梅認識的加深,安徽青梅產業已初具規模,且發展勢頭良好,具備形成全產業鏈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鑒于此,今年參加安徽省兩會,楊帆特地帶來了《關于支持安徽省青梅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建議》。
提升青梅品種品質,加強青梅種質培育管理是關鍵。楊帆建議,支持企業加強優良品種培育及研發投入,建立種質資源庫和種質資源圃,通過選育專用、高產、優質、多抗的新品種,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為青梅產業鏈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種質資源保障。
延伸產業鏈,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關鍵,也是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核心。
在楊帆看來,把強鏈、延鏈、補鏈用在青梅發展上,就是要引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抱團發展。支持龍頭企業擔任青梅特色產業鏈鏈主,與科研院校對接合作,實現技術集成、技術與裝備的無縫對接。
基于產業研發的基礎,一方面加強縱向聯合,將農資機構、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加工企業等組建成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另一方面橫向拓展新功能,將農業向休閑、旅游、養生、文化、教育拓展,融合農文旅、培育新業態。
簡單言之,就是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全面推動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那么如何在鄉村產業振興的路上,既延長產業鏈、暢通循環鏈,也做強富民鏈?
“打造產業生態。”簡單明了的答案,楊帆脫口而出。他認為,要構建青梅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由“賣產品”向“賣品牌”轉變,由“綠色產品”向“天然健康”升級,實現產業可持續性、高質量發展態勢。
他建議,因地制宜,引導市縣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集群,促進各產業協同發展,多維度、深層次實現農產品價值最大化,用特色農產品的“金招牌”換“金效益”,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注入源頭活水。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