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保費突破千億元 農業保險產品與服務模式創新正酣
2022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1219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約25%,繼續保持高增速。
在政策加持下,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的風險保障作用不斷增強。不少保險公司正在大力擴大農險覆蓋面、增加農險品種,各地保險公司也在根據地區農業特點發展特色農險,并加大科技投入促進相關業務增效提質。
(資料圖)
分析人士表示,未來險企應繼續創新產品與服務模式,促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
農業保險持續高速增長
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規模達到1219億元,突破千億元大關的同時,還相較于2021年的976億元增長約25%,保持近年來的高速增長態勢。此外,農業保險保費增速依然大幅跑贏財險行業整體保費增速。
業內人士表示,農業保險作為風險轉移和補償的一種管理機制,是現代農業風險管理的核心方式之一,不僅承擔著農業生產的災后風險補償,亦是提升事前預防能力的重要手段。
“這幾年,農戶對農業保險的關注度明顯提高了,如果遇到自然災害導致收成不好,農戶首先會想到農業保險能賠付多少。”中華財險內蒙古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各地監管部門持續支持農業保險的發展。近期,河北、山西、廣西等多地銀保監局在2023年工作會議中紛紛提及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推進高質量發展。安徽銀保監局指出,將推進“農業保險+一攬子金融產品”試點,探索農業產業鏈生態擔保模式,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覆蓋面。
特色險種百花齊放
農業保險的快速發展,不僅體現在保費收入規模的持續高速增長上,還突出體現在該保險為農業產業提供的風險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模式加快創新,以及科技賦能不斷推進上。
農業保險正在快速且創新性地融入各地農業發展之中。目前,全國大中小保險公司農業保險承保品種多達數百種,保險類型覆蓋價格保險、收入保險、“保險+期貨”等。同時,隨著各地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針對特色農產品的保險業務也在加速發展。
廣西南寧制定了肉鴿養殖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將肉鴿養殖保險作為南寧市級特色險種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試點工作。
葡萄種植天氣災害綜合保險、檸檬價格指數保險、宜賓桑蠶養殖保險、冬棗種植保險、豬飼料價格指數保險、油茶收入保險……各種有創新特色的農險在全國多地加速落地。
中國太保產險河北分公司介紹,2022年,該公司累計開辦高油酸花生、肉牛、食用菌、果品等特色農產品保險30款,提供風險保障33.76億元,有效助力地方特色產業發展。
運用科技手段降本增效
分析人士指出,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的助力。有專家表示,農業保險數據的搜集需要借助科技力量,將新興科技運用到農業保險中,為賠付率和農作物損失情況的測算、加強自然風險監測提供精準依據。將線下服務轉變為線下線上服務相結合,為農戶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
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等編制的《科技助力農險高質量發展白皮書(2022)》顯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移動互聯、3S、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代表性的信息技術,開始不斷應用到農險業務流程和場景中,對于增強農險服務能力,提升農險精準化程度,提高農險監管效能,推動農險創新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多家險企正大力推進數字農業場景下的風險解決方案。例如,平安產險探索建立以“移動終端+衛星遙感+鳥瞰無人機+線下驗證”四位一體的查勘定損模式,實現了“按圖承保”和“按圖理賠”;陽光財險推出相關App,在查勘測產時,現場通過照片、影像、文字等方式采集保險人、受災地塊名稱、災情、GPS方位、時間、農作物等信息,提高理賠效率。
瑞士再保險亞洲區農業再保險相關負責人預測,運用科技手段降本增效、向更精細的專業化經營轉型,將是農險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專家認為,農業保險未來還需要繼續擴大新產品與新模式、完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探索國家級特色產業保險、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更好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