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滾動:日媒:日本人不愿生二孩,“房子小”是重要原因
參考消息網2月5日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2月2日刊發題為《高房價降低日本人生育意愿》的文章,作者為該報住房版面編輯堀大介、福山繪里子。全文摘編如下:
房價高企和居住空間狹小正在降低日本人的生育意愿。超過兩成的年輕人將“房子小”作為無法擁有理想子女數量的理由。也有分析認為,居住空間狹小、長時間通勤對生育二孩形成了制約。要想讓岸田文雄首相的“前所未有”的少子化對策起到效果,有必要出臺包括激活閑置房屋在內的配套政策。
不動產經濟研究所的統計顯示,2022年首都圈新建公寓平均售價為6288萬日元(100日元約合5.2元人民幣),連續兩年創新高。雖然房價只比前一年上漲0.4%,但平均套內面積僅有66.1平米,比十年前縮小6%。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置業顧問公司櫻花事務所會長長島修指出:“通過縮小面積,看起來房屋總價的上漲速度有所放緩,但實際上還是漲價了。”
東日本不動產流通機構的數據顯示,2022年首都圈簽約的二手公寓平均面積為63.59平米。在近畿城市圈,房價飆升和居住面積縮小的趨勢也很明顯。租房一族也很難保證足夠的居住面積,總務省實施的住宅和土地統計調查顯示,出租房中建筑面積在49平米以下的占比約六成。
按照日本政府給出的標準,在城市地區,一對夫婦加上一個3到5歲的孩子組成的三口之家享有65平米的居住空間就可以算作“生活富裕”。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孩子還想生活舒適就比較困難了。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2021年進行的出生趨勢基本調查顯示,在妻子年齡不滿35歲的年輕夫妻中,21.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之所以沒有達到理想的子女數量,主要是因為“房子小”。而在2002年到2015年的調查中,這一比例為18%到19%。
財務省2021年的研究顯示,生育第一個孩子時的房屋面積越小,生育二孩的意愿就越低。如果搬到郊區居住,房價會更便宜,但該研究也指出,生活在城市的夫妻,配偶的通勤時間每增加10分鐘,二孩的出生數量就會下降4%。
該省研究官內藤勇耶表示:“在將補貼對象集中于養育年齡較小子女的家庭的基礎上,增加企業發放的房貸補貼和已購房屋補貼、在城市中心增建公司宿舍和公營住宅的舉措更為有效。”
一對雙職工夫婦,妻子在東京都核心區域工作,考慮到通勤時間,夫妻二人在2021年購買了位于中央區的一套二手公寓。套內面積55平米,一室兩廳的戶型,目前由夫婦二人和兒子共同居住。“我們已經決定不再要孩子了。如果要買三居室,我們就得再多花2000萬日元,實在是負擔不起。”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拿出兼顧少子化對策與房屋政策的組合拳。歐盟內部生育率較高的法國會根據個人收入為需要養育子女的家庭發放住房補貼。而日本國內有約849萬套空置房,部分地區已經出現將這些房子翻修后出租給有子女家庭的動向。
但少子化的最大原因還是年輕人因經濟拮據根本不打算生孩子。要想建立讓年輕人安心結婚生子的大環境,通過加薪等方式提高年輕人的收入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范圍內都有關于房價與出生率的研究。美聯儲的經濟學家們曾在2014年的一篇論文中分析說:“房價每上升1萬美元,無房家庭的出生率就會下降2.4%。”英國也有類似的研究成果。(編譯/劉林)
相關閱讀
- 06-14
- 06-14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4